微信上看到一篇署名为李某某的文章,题目是《梦断西方——献给惨死在西方的中国精英》。文中列举了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五人、重伤一人,最后自尽的中国留学生卢刚;1993年用手枪打死丈夫后自杀身亡的美国硅谷工程师刘颖;2002年任职硅谷但被解雇枪杀上司然后自尽的黄谷阳;2012年因被解雇枪杀前上司的王立山;2014年多伦多因被解雇持刀袭击两名上司、两名同事的李创;1993年在新西兰用斧头砍伤妻子之后自缢身亡的诗人顾城,等等。文中称这些国内精英一心向往西方,但是到了西方却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了“免费的爱国主义培训基地和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很多人爱把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和一个社会联系到一起。比如二十五年前的卢刚事件,当年在美国媒体看来就是一个不幸的个案,而在中国媒体报道中却将其和文革甚至中国人“窝里斗”的民族性联想到一块儿。亿万人经历了文革,能做出如此失去理智的极端行为的恐怕只是一个零头。一个零头就扩大到整个社会,好比看不到那99.99%安居乐业、奉公守法的,却偏偏放大了那0.01%的极端案例。
至于那些因为被解雇就开枪杀人的人,只能说明这些人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正常面对人生常有的起起落落。恐怕他们在得到高薪的硅谷职位的时候一定把美国看成天堂,而有朝一日被解聘又受不了那巨大的心理落差,采取极端行动,是自己把自己的世界变成了地狱,焉能责怪“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呢?
顾城杀妻又自杀,跟新西兰这个国家有什么关系呢?新西兰没有招谁惹谁,你本可以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没有城管找你麻烦,没有地头蛇索要保护费,这个匪夷所思的惨剧和新西兰社会怎么扯到一块儿了呢?人家不都活着好好的吗?文中说,假如顾城待在中国就不会有这惨剧。发生了的事,没有“如果”。如果可以有“如果”,那么你也可以说如果老舍待在美国,也不会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归国华侨被迫害致死的可不是十几例!)。
文中还举了诗人北岛的例子(不知是否属实),称他在美国教书,买房子每月缴纳按揭,但是被炒鱿鱼之后因为没有存款,顿时就感受到了还贷的压力,称“我终于体会到资本主义的厉害,像老虎,比专制还厉害——老虎猛于苛政。” 这就更荒唐了,没有存款,一旦失去收入来源就还不起贷款,这是个人理财的问题,和美国“资本主义”有什么必然联系?怎么又扯到“苛政”了呢?这是什么逻辑?你就是在中国还不起贷款也没辙呀!
人的睿智、成熟,要表现出宠辱不惊,能伸能屈。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文中那些极端案例的起因无非都是工作问题,要么是找工作碰壁,要么是被解聘。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好事儿也不可能伴随你一生。裁员、失业、再就业乃人之常情。你不能理性驾驭这种沟坎,只能说明自己心理不够健康,不能怨天尤人——责怪上司,责怪同事,责怪家人,责怪移民,责怪社会,责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要责怪的是自己的“精英”心态,太把自己当“精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所以有朝一日突然去做刷漆的工作,就见证了“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这不是自己内心的丑恶在作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