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原社科院副院长、著名金融家李扬先生最近备受瞩目。因为他所率领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无古人地研制了“国家资产负债表”。这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中国的家底,摸清国家整体的债务风险,而不是被别人瞎忽悠。最近,外国一些机构频频提示中国的债务风险,数据一个比一个惊悚。比如,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总体债务水平已达GDP的280%,远超新兴市场平均175%的水平;国际投资银行麦格理的分析师维克多·施瓦茨(Viktor shvets)计算认为:中国债务规模高达35万亿美元,接近GDP的350%。
2、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扬团队的研究更显得意义非凡。他们作为中国权威的数据发布指出:中国总体债务只相当于GDP的248%。李扬认为,尽管这样的债务水平是偏高的,但总体可控,而且也讲述了中国债务水平偏高的原因,与可能的解决方案。应当说,看上去很像样子。
3、不过,我也想给李扬先生提点意见,毕竟是老朋友,对不对还望李扬先生原谅。问题出在6月12日腾讯财经原子智库主办的“效率与公平—高杠杆率的风险与应对”午餐会、李扬先生的发言当中。在谈到“去杠杆”问题时,李扬给出了“6+2+1”的方法论。他指出,降低杠杆率即是一方面不断做大杠杆率的分母—GDP,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的方法稀释杠杆率分子—债务。同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增加一些真正的财产。
4、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杠杆率”指的是“债务率”,债务率的分母是“国家资产总额”而不是GDP。GDP仅仅是当年的国家生产总值,世人之所以用债务总额与GDP进行比照,仅仅是为了国家间比较的方便,因为国家资产总量和价值难以计算。所以,李扬认为“通过做大GDP减少杠杆”的说法错了。事实上,增加GDP的过程也是负债同步增长的过程,按照李扬先生的计算,中国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为248%,那将意味着中国每增加1元钱的GDP,需要增加2.48元的负债。所以,通过增加GDP去降低债务率,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适得其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杠杆率越来越高。
5、那什么方法才是解决杠杆率的根本方法:提高国家总资本中的“净资产部分”,不仅要提高这部分的总额,而且要提高这部分的价值。这就需要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提高企业效率,提高经济价值的预期。不好意思李扬先生,这一点唯有股票市场可以完成。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之所以会上涨?恰恰是企业资产价值预期提高的结果,也是中国未来必须努力的方向。而您所提出的“抬高股票价格‘去杠杆’这是个陷阱”的判断,我不能同意。当然,我认为您所说的可能是“不要人为拉高股市去杠杆”,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要分清情况。
6、我认为,中国股市当下的情况是“资本定价失灵”,所以资产价格过度干瘪,尤其是一些国有蓝筹股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在这样的背景下,用一些政策,让股价合理回归当属合理之举。李扬先生发言指出:美国杠杆率下了24%,其中18%是靠美国股市上涨。但李扬却认为,这件事美国可以,中国不可以。原因是,美国危机了8年,股票涨了8年,李扬认为“这在我们看,靠不住”,怎么能危机8年股票涨8年呢?他说,中国经济状况好不涨,经济状况不好有时候涨,这个也不对。
7、我认为,李扬先生提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没有看懂美国,也没有看懂中国。在我看来,美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微观(企业)经济状况必须分别看待。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对“系统重要性企业”大规模施救,实际是“把微观经济主体(资本家)身上的烂账背负到政府身上”,这不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至上”、政府为资本服务的核心理念,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迅速恢复。注意:企业资产的健康必定推动其股价上涨,股价上涨帮助美国去杠杆,去掉杠杆的美国经济更健康,这是良性循环。
8、但中国是这样吗?中国这些年是在搞“金融自由化”,而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金融短期化,使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整体经济“脱实向虚”。作为实体经济资本定价的场所,实体经济预期变坏,股价当然涨不起来。所以,不是资本市场不能提升资本价值,不是股价上涨解决不了“去杠杆”的问题,而是中国金融赋予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因此,中国去杠杆的根本方式必须是:提高国家总资本中的“净资产总额”,同时通过提高经济质量,提高净资产价值预期;同时,扭转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让金融市场更有利于资本生成。
2016-06-17 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