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2011年5月22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一幅历年所见尺寸最大的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记录。
近两年,各类拍卖会上的一些艺术品频频以出人意料的天价成交。很多人争论,这到底是在做收藏投资还是在利用泡沫投机,投机和投资的区别究竟在哪儿?
投机和投资的区别在于收益从何而来
这几年,人们渐渐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纷纷加入“投资”的行列。然而,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多如牛毛,除了最普通的股票之外,还有各种基金和各类金融衍生品。每个金融产品都被包装成最好的投资工具;而房子更被宣传为最佳投资品,号称房价“只会升,不会降”。这一现象在前些年的美国和这些年的中国很常见。最近,黄金又被捧为最佳保值品。人们误以为只要购买了这些商品,就是在“投资”了,却不知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在“投机”。
十几年前我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见的就是这两个词儿“Investment”和“Speculation”。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意思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但我留意到,有时同事们买进某个证券说是“Investment”,尽管有时买进相同的证券,却又说是“Speculation”,令我感到困惑。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有关个中的区别,他们的回答都很含糊,不能令我满意。我查阅了好多财经书籍也不得要领。
第二年夏天,我所在的银行家信托做一个项目,请来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尤尼。逮着了机会,我向他请教了这个困惑我许久的问题。他笑道:“Good
question(很好的问题),看来你在思考,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原则吧: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你慢慢体会吧,会得出答案的。”
有了这一原则作思考的依据,我渐渐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其实,要区别投资和投机非常简单:如果你买入了一种金融产品之后,是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比如低买高卖股票或房子,那不管你购买的是什麽东西,都是投机;而如果你是指望这个金融产品能不停地产生现金收益,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债券的息票,或每月固定房租收入,那才是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和投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你买入一种金融产品后,希望从哪儿得到未来的回报。
由这个定义来判断,就非常容易分清什麽是投资什麽是投机了。
楼市的投机与投资
中国人最钟情买房子,那就先拿买房子来具体谈谈吧。
假如你花100万买了一套公寓之后,再也不关心房价的涨跌,只是把公寓租出去,指望公寓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这个行为就是投资。也就是说,你所投资的这个产品,能给你的未来带来稳定、有保障的收益。如果出租的公寓每年收益为6万元,扣去地税物业管理费1万元,等于净赚了5万元,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5%。但是,如果购买了这套公寓后,每年的租金收入只有2万元,再扣去地税和物业管理费,净赚只有1万元,那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比银行定期的利息低,那这显然就是一个亏损的投资。而如果明明知道出租带来的收益将比银行的利息还要低,于是你并不期待租金回报,只希望房价能上涨,等卖出去赚得差价,那这样的购房行为就是投机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便可以清楚看出,同样购买房子,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投机。可用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来衡量;低于160才属于投资。不过因为国内还没有征收房地产税,所以这个比例可调高到200.在国内超过200便属于投机了。
股市的投资与投机
再谈谈股票吧。
比如你买入一只资深蓝筹股,像美国的电力公司,每个季度都分红,多年来其股息分红稳定在每年5%上下;如果对这只股票的价格涨跌毫不关心,只在乎它能带给你固定的股息分红,那就是投资行为;而你买入一只高科技股,这个公司还没有开始盈利,只可能有盈利的前景,你只是寄希望于其股价上涨,能低买高卖而获利,那显然就是投机行为了。
对于大市的投入,也很容易区分投资和投机。例如,在2007年上半年,那时候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一般在6%到8%,而同期的股票分红率只有2%到4%,如果你买固定收益债券就叫投资,而买股票就叫投机。因为按市场规律,这时股市应该下跌了。实际上,那时如果你那样做了,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则会毫发无损。同理,在2009年年初,股票的普遍分红率升至7%到9%,而因为超低利率的关系,固定收益债券跌至1%到3%,这个时候,如果你购买股票,那就叫投资,而买债券反倒成了投机了。
据我所知,国内的股市风云20年间,流通股(散户所持有的)几乎没有什麽分红,这样的股市鼓励散户快进快出的投机者。因为在这样的“游戏”里,就像打麻将一般,甲赚到的钱,必然是乙输掉的钱,并非是来自上市公司的利润分红。因此,股市每次猛涨之后就必然惨跌。更由于信息不对称,持股的成本不同,赚钱的往往都是机构和大户,散户基本上就只能“十个炒股九个亏,一个勉强打平手”。
多投资少投机是理财之道
再举个例子。前两年,普洱茶收藏非常热火,仅珠三角就有近20万收藏者,各款不同的普洱茶珍藏版层出不穷,据说老茶饼动辄拍出人民币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由此又联想到东南亚富人爱收藏的法国红酒—-拉斐罗斯柴尔德(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有人说拉斐红酒既能当极品来品尝,又可以当做最安全和利润最高的投资品,真的如此吗?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拉斐这一高级红酒的来历。拉斐(Lafite)的名字是来自加斯科术语,有小山丘(LaHit)的意思。拉斐红酒产自法国梅多克(Medoc)最大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每年约产35000箱红酒,其中15000至25000箱为一级葡萄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由30年之久但不超过80年的葡萄藤所结的葡萄酿造,其余为二级葡萄酒—–佳德士拉斐(Carruades
de Lafite)。
拉斐红酒历史悠久,最初由塞古尔(Jacques de
Segur)家族种植于1680年,发展到18世纪初获得了“国王之葡萄酒”的美誉。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档案里,披露了杰斐逊经常为乔治.华盛顿购买拉斐酒,历来价格不菲。当年杰斐逊拥有的产于1787年的拉斐酒,被创记录拍卖到一瓶156
000美元的高价。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塞古尔家族的财产在1794年7月被充公,从而结束了对拉斐酒庄的拥有权。然而3年后,拉斐酒庄却被荷兰财团买走了。之后几经易手,到了1868年,酒庄被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男爵以440万法郎购得,男爵便在拉斐后面冠以家族之姓—罗斯柴尔德。
跨越了悠悠岁月,20世纪最顶级的拉斐酒年份分别是1945、1959、1961、1982、1985、1990、1995、1996、1998、2000、2003和2005年。如果现在想买一瓶1945年的拉斐酒,需花费约46000美元,1982年的就需花费5000美元,而1990年的就只需941美元。
拉斐红酒自2008年投放市场的6个月里,酒价在全球被推高了125%,不过,中国富人购买拉斐酒大多不作收藏,因为收藏一级红酒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放酒的角度,需要专业人士管理。中国富人喜爱高级红酒,主要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商业伙伴间一杯昂贵的好酒下肚,就什麽都好说了。
然而,假如级品红酒的收藏工艺不那么复杂,购买红酒作为投资的中国人一定大有人在。想想看,一瓶1787年的拉斐酒,能被拍到156
000美元的高价,谁能大胆地说它不是增值的投资品?但是别忘了,拉斐酒本身不会带来固定收益,只有等到下一个买家接手才会实现增值。
不信看看2007年时一度天价的红木家具。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曾经展出过一套价格为8000万元的老挝红酸枝家具,可最近同样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场,同样的家具标价跌至人民币19万元。没有买家愿意支付8000万元它就不再值8000万元,它值多少在于下一个买家愿意支付多少。
另外,像古玩、名画、钻石和邮票这类商品也一样,本身不会带来任何固定收益,要想获取收益就只能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全都符合投机的基本定义。为什麽我们反复说多投资、少投机甚至不投机才是最佳的理财之道呢?从上面各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投资注重收入,是可控的;而投机是不可控的,它和赌徒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由于信息极其不对称,就像赌徒总是输给赌场那样,散户多半要输给庄家的。
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因为从众心理作祟,人们多半喜欢追高杀低。所以一般大众投机的多,真正投资的人却很少。这也就是普通散户为何赢少输多的真正原因!
不妨再回到上面那个红酒的例子,其实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已一目了然。那位拍走了杰斐逊总统收藏的拉斐酒的有钱人,只有在不想收藏再次拍卖时,有人肯出超过他支付的价钱,才算带来了收益,属于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当年花费440万法郎购得的拉斐酒庄,每年产出35000箱一级红酒,以高额的价格向全球出售,其收益是投资产生的财富,毫无疑问,当属于最有眼光的投资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投资和投机在金融领域并无褒贬之分,只是回报的来源不同而已。投机不会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再分配,并不会增大市场的蛋糕;只有投资才会创造社会财富。
我为何要在文章里反复规劝普通百姓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呢?因为投机是零和游戏,有人赢了,就一定有人输。就如同进赌场,一人赚,二人打平,七人亏,输的多半儿是散户。为什麽呢?由于市场信息的极其不对称呀!
摘自《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我的体会:
该书作者的说法值得商榷。在我看来,无论哪种金融产品,如果能够算出其价值范围,然后比较其价格和价值的关系,采取合理的行动都可视作投资。反之如果不能有效计算出价值的金融产品而只能依据价格趋势采取行动的都可视作投机。比如债券、股票一般都可以估算价值,然后比较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而采取合理行动的就是投资,而股指期货、白银交易我觉得无法对其算价值,那么只能依据价格趋势而采取行动的则只能视为投机。
不过话说回来,作者的观点还是有可取之处,买入有股息收入的股票让你能在漫漫熊市中安心持股,比如我持有的泸州老窖虽然账面已见浮亏,但一点也不影响我持股心态,为什麽呢?因为以我的持股成本,其股息率就超过6%,远远超过5年期银行存款利息,即使股价再下跌,只要公司业绩不恶化,还能维持目前的分红率,就可以放心的持有下去。格雷厄姆、沃尔特.斯洛斯选股条件里都有股息要求就在于此,股息是熊市保护伞。
更进一步说,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股东,我们靠什麽赚钱呢?没有了股价,无法低买高卖,这时候你就会知道股息收入的意义了。而控股股东不仅有股息收入,而且还有薪酬收入,这些都是作为股东应得的利益,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一角度出发,你自己经营一家公司,是不是不会只考虑赚股价的资本利得,而更多的是为了赚公司的利润分红和薪酬收入吧?!
更重要的是,赚股息收入只需看公司的基本面,因公司的基本面相对于股价波动,变动要少许多,所以容易把握。而赚资本利得则完全得看市场的颜色,而市场波动之剧烈,让人难以把持,所以有人感叹“持股比守寡还要难”!
简而言之,赚股息收入主动权在我,而赚资本利得主动权在下家!
2007年48元买入中石油的股民套惨了,5年过去了,目前股价8元都不到,什麽时候解套或赚钱完全取决于下家了,所以赚资本利得的钱很不容易呀!而如果买入时就算出股息率超过银行利率比如3%再考虑买入,那么即使套住了也不妨碍赚钱呢,而赚股息收益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巴菲特买中石油的理由之一就是看上中石油的高股息率。要知道中石油在香港市场是高分红的,因为香港市场投资者喜欢现金分红。而A股市场不喜欢现金分红,所以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乐得做“铁公鸡”,结果是那些中石油的套牢者自食其果!怪谁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股息的意义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见我博客里的《股票不涨怎么办?股票跌了怎么办?》一文。
2013-06-24 15: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