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赢得资本才有经济未来。企业如此,国家同样如此,这是真理,是被人类经济历史多次证明的真理。
2、 我认为,当今世界正处“经济大转向时代”,在发达国家恢复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定位未来的经济优势当然是各国政府、企业都必须重新考虑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毫无疑问,经济的未来从投资开始,尤其是股权投资,更是面向创新、面向未来的关键性投资,谁赢得更多的股权资本,说明谁的经济前景更加光明,也更容易占到先机,反之则前途暗淡。
3、 股权资本来源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内,其二是国际。中国要赢得经济未来,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力,而重中之重在于:为中国实体经济的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不只是“政策公平”,更重要的是“利润预期”。那中国是否具备这样的优势?总体情况看,让我们不敢盲目乐观。从国内看,民间投资连续6年增速放缓,更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断崖式下跌”;从国际看,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外商投资增长幅度为负的9.2%。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负增长,2016年全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也仅有4.1%,远远低于过去动辄两位数的增长。
4、 尽管今年1月份外商投资负增长有“春节”等客观原因,但两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第一,“特朗普变革”给中国外商投资带来的冲击;第二,中国金融环境恶化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5、 先说“特朗普变革”带来的冲击。我们说,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之后,正在实施一个所谓的“资本通吃计划”,不仅要把全世界最好的实业资本拉回美国本土,而且还有金融资本更多地回流美国本土。为此,美国经济政策正在寻找平衡,耶伦和特朗普的“双簧戏”即将上演,而这个过程中,极其稀缺的产业资本、股权资本和长期金融资本必然成为全世界争夺的焦点,除非这些稀缺的资本可以快速扩张,否则争夺的剧烈程度必然创出历史记录,这当然会冲击中国的外商投资。所以,中国政府绝不能掉以轻心,商务部可以解释,但绝不能“不作为”,更不能“给不作为找借口”而忽视外商投资下降的真正原因。
6、 在说“国内金融环境恶化”的冲击。金融市场化、自由化正在严重冲击中国国内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现在的情况是,从老百姓生活剩余资金到实体经济融资,这之间的交易链条越来越长,期间的套利交易工具越发丰富,而更多的资金被陷在了金融空转的沼泽当中,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中国经济主动性、内生性增长动力——关键性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尽管中央下了很大的力气治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因为金融机制异化,所以成效甚微,甚至还有持续发酵风险。
7、 不仅如此,中国金融环境恶化还有货币政策“表面中性、实际紧缩”的问题。我认为,中性货币政策应当是被动性货币政策,其核心要义是“被动跟随积极财政政策的需求”。财政政策需求10,货币政策就必须满足10,需要20就必须满足20;但如果积极财政政策需要20,而货币政策主动坚持10为中性,那不是中性,而是紧缩。所以,易刚先生所说的“不松不紧”到底是什么含义?如果他是针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的稳定,那就麻烦了。因为,积极财政政策对货币的需求是上升的,如果货币当局不予满足,那一定会出现积极财政政策挤占民间金融资源的问题。不仅会弱化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而且会进一步压制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实际上,2010年之后,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情况。
8、 因此,恳请中央银行重新考虑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真实意义,真正让货币政策效果覆盖全部经济需求,而万万不要“表面中性、实际紧缩”,那会进一步刺激中国经济杠杆上升,构建更大的经济风险。
2017-02-16 03: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