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2月21日(星期二)篇】
“故乡税”,是日本一种非常特殊的税种。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的人,可以选择向家乡交税,来抵扣应交税收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日本地方“过疏化”的日益严重,“故乡税”愈发成为日本地方产业、经济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财源。资金周转、魅力宣传、产业推介、外民定居……“故乡税”在看似充满乡情的同时,背后也关联着无法抗拒的利益和诱惑。虽然各界一向对“故乡税”赞否两立,但是并不能阻挡它的快速发展。
日本“故乡税”始于2008年,2014年增至388亿日元,到2015年则激增至1653亿日元,总数达到726万件,同比增长3.8倍。由于超出常规的高额“返礼”等现象,“故乡税”一直备受非议,甚至引起了日本政府关注,并计划出台相关限制措施。然而,“故乡税”的“不正之风”不但没有刹住,反而愈演愈烈,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现实需求。
从客观上讲,“故乡税”吸引力大、操作性强,是其迅速壮大的直接原因。一是“返礼”多样化,容易捕获纳税者的心。随着“故乡税”在日本全国各地推广和扩散,自治体向纳税者赠送的“回礼”在品种上颇有登峰造极之势。既有高级牛肉、奢侈海鲜这样的“菜篮子工程”,又有家电、温泉票这样的人气消费品,还有家政清洁甚至是扫墓服务这样的特殊礼物,可以满足各阶层各类人群,深得人心。二是返礼的网络检索成为新的商业模式。“故乡税”热潮下,不少民间企业纷纷当起了中介,提供上网查询服务,返礼最大化实现了“一键点击”。高度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极大扩充了受众面。三是纳税者实际获利进一步增加。2015年起,日本政府在纳税者自我承担2000日元额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把居民税的免税上限上调2倍,且手续更加简便。利多便捷,自然趋之若鹜。
同时,“故乡税”绝非一无是处,其优势也十分应景。在东京等大都市一极化提速、“欲壑难填”的同时,各地危机感随之提升,“故乡税”成为各地方政府寻求经济输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被日本媒体疯传报道的佐贺县上峰町,2015年财政收入依靠“故乡税”达到73亿日元,同比增长高达77%。此外,去年4月熊本地震发生后,3个月就募集到捐款36亿日元,“故乡税”也功不可没,成为近年来受灾地区寻求外部援助的经典案例。因此,“故乡税”纵然弊端多现,依然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
不过,话分两头。日本的“故乡税”人气大旺的同时,也离初衷越偏越远。首先,它成为富人避税的温床。在免税的光环下,实际造成了有钱人一边用高额捐税换取高额回礼,一边合法逃税,让越来越多普通民众极为不满。其次,造成大城市的新烦恼。由于“故乡税”成为变相购买心仪特产的半商业行为,税费大量流向地方,让不少大城市税收锐减。虽然日本政府为此每年都要填补数百亿日元的空缺,其来源只能依靠增发国债或地方债,终究也要全体国民一起“埋单”,势必带来负面效应。最后,驱利效应远超乡情效应。由于人口持续负增长、过度老龄化等,日本地方城市的地域认同感陷入新危机。故乡税虽与情沾边,却在浓厚的商业气息渐行渐远,令人惋惜不已。
无论是经济效应还是社会效应,“故乡税”正在成为日本新的“泡沫”。一时难以从这种甜头中忍痛割爱的地方城市,如无法实施有效调控,恐怕也得花时间消化其中的苦果,这或是日本政府当初首推该政策时始料未及的难题。
2017-02-23 0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