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是一个鱼龙混杂、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但又充满着罪恶的大都市,也为后来的影视剧创作留下了丰富的题材元素,单是一部港剧《上海滩》便风靡了亚洲多少年,后来依然有《新上海滩》、《大上海》、《上海之夜》等不同题材类型的影视作品涌现,而这部由程耳执导、葛优与章子怡等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借助上海滩这个风云突变的大都市,展示了一段充满着你虞我诈、人性挣扎的历史画卷。
很多观众对于程耳这个名字的印象,来自于他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虽然主要人物不多、故事也比较简单,但程耳采取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加上非常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把一个比较传统的警匪故事讲述的十分的风格化且引人入胜,影片上映后也赢得了不俗的口碑。而新作《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名《旧社会》,显然是野心更多的作品:一方面保持了《边境风云》式的非线性叙事风格,另一方面是聚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黑帮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车夫杀手,还有外表光鲜却身不由己的电影皇后、笑口常开但内心深不可测的女管家等,构成了一幅大时代下的不同阶层的人物画卷。
黑色化的影像风格,与非线性的叙事,将这个大时代的喧嚣与落寞展示的十分的婉转又残酷,毕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即使是兄弟之间也要面临着不同的选择,甚至可能因为这选择而要将对方置于死地。如当得知归隐多年的二哥将要南下南京为政府出山做事时,看似平常的小五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车站试图阻止这个行动……而影片中虽然也有一些很明丽的画面或场景,但更多是为了与黑色基调形成呼应或者对比,如那金黄的郊外小路,截然不同于上海滩茶楼或者家室里的暗色处理,但又反衬出人性的灰暗。
演员的表现也十分的出色,特别是葛优扮演的陆先生及浅野忠信扮演的妹夫渡部,前者虽然不是《教父》系列的迈克·柯里昂的帮派老大,但也同样沉着稳重,有自己的原则又处事不惊,而将很多事都掌控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后者则集潜伏多年的身份与爱子如命的父亲形象于一身,尤其是最后一场戏,当他在远处看着两个儿子被置身于生死之间时,他内心的煎熬也通过表情逐渐的表现出来,这场戏也呼应了影片中数次出现的他与两个儿子嬉闹时的父子情深,丰富了人物的个性形象。
此外,影片的音乐运用也胜过于近几年绝大部分的华语片。相对于七八十年代时很多影视剧都会给观众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或插曲,这几年的影视剧在这方面几乎是屈指可数,即使是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鲜有很深刻之作,当年的《边境风云》在这方面就处理的不错,而本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也延续了这个优点,通过一些音乐作品渲染情绪、刻画人性等。就以很多观众熟悉的《红蜻蜓》这首曲子来说,它是日本抒情派诗人三木露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完成的作品,被山田耕筰配上曲子后,成为很多日本人想念故乡、怀念儿时的一首民谣,这首歌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里也曾数次的出现,而到了本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则作为单独一个人时的渡部的主题音乐数次的出现,渲染出这个人物的复杂心理。
看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时,仿佛就像是在看一幅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历史画卷,以葛优扮演的陆先生为中心,而涉及到黑帮、明星、日本人等不同阶层不同个性的众多人物,他们一边粉墨登场,试图在这个不断变迁的时代里寻找到自己的小小梦想或者只是立足之地,或者抱有一定的目的隐忍生存,但又逃不开大时代的洪流,而成就了一段“被消逝的时光”(影片的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