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夫,(1916-1974),安徽省霍山县磨子潭镇龙井冲人,一九三○年四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由徐海东推荐徐业夫调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由此看似徐出身于红十五军团),成为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工作的人员。自陕北起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与叶子龙等和毛泽东影踪相随,能经常聆听得到毛泽东的遵遵教诲。建国后长期受毛泽东倚重的机要秘书,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
徐业夫是霍山县林业局原副局长温磊叔丈人,图为2005年7月徐温家族合影于北京
戴一副金丝眼镜,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擅长写文章。他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革命,深得毛泽东信任。他跟毛泽东有一共同嗜好–抽烟。毛泽东晚年患支气管炎,一抽烟,咳嗽很厉害。徐业夫让毛泽东试着抽他的四川雪茄。毛泽东看着这又粗又长的雪茄笑道:“说不定是个纸老虎!”一抽,果真咳嗽减轻,此后,毛泽东便改抽四川雪茄……
毛泽东的秘书徐业夫,江青经常对他呼来唤去,如同奴才,徐本人闷不做声,林克问他为什么不向主席反映,徐说过一句话至今都觉得是名言。徐说:“自古就是疏不间亲!”所以,后来,叶剑英说只有总理和小徐读懂了主席和江青,我们这些人都不行(梁木生:周恩来秘闻点滴)。
1968年初参加“三支、两军”活动,1972年完成“三支、两军”任务后回到中办秘书处,又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 1973年的4、5月份,徐业夫因病住院,1974年6月,在京病故。病重后,使毛泽东失去了一位倚重的机要秘书。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二日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徐业夫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四年六月七日在北京逝世。徐业夫同志一九三○年四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五十八岁。(197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深受毛泽东倚重的机要秘书徐业夫
转自哈里杨的博客
在传记作家叶永烈著书中有统计毛泽东一生共有26位秘书(另还看到网上还有35位一说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最为人熟知、也最有名的是195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曾正式下文中的5大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能出任所谓政治秘书、机要秘书岗位,在毛泽东身边担当重要工作的人物,都是经过严格、慎重的筛选、考察。须政治上要可靠,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质,也要有承担岗位职责的一定工作能力。像陈伯达,还是毛泽东亲自看中后从延安马列学院选调来的。
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班子里的其他人,在网上文章中检索了下,提到过名字的大致有:谭政、江华、古柏、贺子珍、冯文彬、黄祖炎、张如心、张文彬、周小舟、郭化若、李六如、和培元、罗光禄、徐业夫、高智、高碧岑、林克、逄先知、张玉凤、李锐等人,还包括划入‘另册’的戚本禹、谢静宜。另还有网闻说是张闻天、师哲、李一氓、邓力群也有短暂时间,出任或兼职过毛泽东的秘书工作。
本博小撰薄文想介绍的这位秘书是徐业夫,源于此公当年曾有句“疏不间亲”的至理名言,用以形容、描绘其自身所服务对象的高层政治关系。据传,连老成持重、睿智练达的叶参座‘闻之’都佩服不已、深以为然,叶帅曾感慨说:只有(周)总理和小徐(指徐业夫)读懂了主席和江青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些人都不行。
本博觉得就此言说明此公没白在最高层服务‘行走’一通,历练过的,有悟性,认知上确属有识之士,甚至也可以说具有‘大智慧’之人。其所言也为有志于、有兴趣研究关注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高层政治关系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博非常欣赏能人情练达洞悉通故且具‘大智慧’之人,因为难得一见!现今社会,聪明伶俐的人看起也不少,但真要说起具有人生‘大智慧’的人,确是凤毛麟角!
说起具有人生‘大智慧’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刘帅应算得一人,深知功成名就后需身退,自弃执掌兵符而‘避嫌’远离军机中枢是非地,投身国防军事教育,教书育人,着力培养国防‘栋梁’之才!实属具‘大智慧’!
话归正传,早几年就一直对徐业夫这个人物感兴趣,在网上搜寻了下,没搜索到介绍徐业夫的专门文章,也没查到其个人履历是如何的,仅从当年同在中办‘一组’共过事的人物访谈、回忆中的只言片语,罗列出勾画了下此公一些情况以示。
徐业夫,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局)副处(局)长。1936年12月,由徐海东推荐徐业夫调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由此看似徐出身于红十五军团),成为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工作的人员。自陕北起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与叶子龙等和毛泽东影踪相随,能经常聆听得到毛泽东的遵遵教诲。1968年初参加“三支、两军”活动,1972年完成“三支、两军”任务后回到中办秘书处,又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1973年的4、5月份,徐业夫因病住院,病情较重,大致于1974年6、7月,在京病故。
曾出任过中办副主任的张耀祠在接受访谈时谈及: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最初是叶子龙,后来是罗光禄、高智,接着是徐业夫。徐业夫患肝癌死了,由高碧岑接替。“九·一三”事件后,高碧岑调走了,由张玉凤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注:此处张的回忆也不很准确,属大致记忆,综合其它资料看高调走后,徐还在岗。另据笔名‘一清’的文章看,张玉凤担当机要秘书是1974年10月22日才定下来的。)
当年中办同事的回忆摘三:
徐业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就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他戴一副金丝眼镜,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擅长写文章,深得毛主席信任。他跟毛主席有一共同嗜好–抽烟。(侯文忠)
机要秘书徐业夫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干部,我们都称他为徐老。他是位憨厚、老实、兢兢业业、言语不多的老同志,有时讲几句话也都是大实话。(吴旭君)
…… 徐业夫是从延安来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吴连登)
在网上能搜索到的相关文章中,当年许多重要的‘场景’:庐山、滴水洞、中南海、钓鱼台…… ,其中都出现过徐业夫的身影。他也参与了毛泽东交办的很多重要‘事件’的处理。综合了下有关信息,本博觉得徐业夫应该是叶子龙自1962年4月离开至1973年春这个阶段(经历了‘文革乱象’这个重要时期),在毛泽东身边最为倚重的一位机要秘书。
从网文中摘取的两段徐业夫参与或办理的事项略予印证:
一、1968年秋冬之交,江青患了一次重感冒,发高烧,体温在38℃以上,几天高烧不退。看得出她非常不舒服,整天坐卧不宁,烦躁不安,出大汗。病中,江青想见毛主席。
有一天,她叫我打电话给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同志,她说:“让他立即报告毛主席,就说我现在的病情很严重,几日高烧不退,身体极度虚弱,请主席赶来钓鱼台看看我,否则,就可能见不到主席了。”
徐业夫将江青的请求报告了毛主席,主席既没有表示去钓鱼台,也没有表示不去,没有说话。
江青焦急地等待着,等了两天,实在忍不住了,叫我再次打电话,“让徐业夫问问主席何时能来钓鱼台看我”。徐业夫在电话里说,他不好催促主席,等一等再说吧,并答应过几天他再提醒一下主席。
大约过了两周,江青的病完全好了,吃饭、睡觉、工作都恢复正常了,毛主席才从中南海来到钓鱼台看望江青。(摘自曾任江青秘书的杨银禄在《党史博览》撰文“江青对林彪早有防备:电话记录都留作证据”一文)
二、1967年1月13日夜,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来电话说:“主席叫我去接刘少奇同志来大会堂谈一谈。我坐华沙牌小车去,你们就不要给他要车了。告诉你们门口的哨兵,不要挡我。”
我同他开玩笑说:“现在少奇同志的家,就像开了门的菜园子,谁都可以随便进出,更何况是你呀。”
为什么他要华沙牌车来接少奇同志?我不理解。但毛主席要找少奇同志谈话总是个好消息。我还是从心眼里感到高兴的。
我向少奇同志报告了徐业夫的电话内容,但他没有听懂,“你再说一遍,我没有听懂。”他提高声音对我说。这时光美同志又将我的话重复了一遍。“那好。”少奇同志说着就站了起来。
徐业夫来后,先到了我们办公室。因为少奇同志搬到福禄居后,他还没来过。
我问他:“为什么你坐华沙车来接?”
“少奇同志的车子目标大,不安全。”
我领他到少奇同志办公室时,少奇同志已在门口等着。徐业夫说:“主席请你到他那里谈一谈,跟我一起坐车去吧。”少奇同志顺手装上香烟和火柴就出来了。光美同志跟在少奇同志身后,用手捋捋刚穿上的干净衣服,把上衣往下抻了抻,这样一直送少奇同志上了车。看得出,光美同志这样做,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
少奇同志走后,光美同志问我:“为什么叫徐业夫来接?”我说:“刚才徐业夫说少奇同志的车子目标大,怕不安全。”“中央领导人是不是都换车了?”她又问。我说:“不知道。”我安慰她说:“不管坐什么车子,但愿这次能带来好消息。毛主席对少奇同志目前的处境可能还不大了解。”“不会不知道吧,会有人报告的,但怎么报告就不清楚了。”她心中无数。
(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黄峥 编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好不容易从1967年的一张合影中,发现有徐业夫的身影,右一即是。与我原来的想像有很大差异!徐右手边挨着的就是李志绥医生。左一是陈伯达的秘书王保春,左二是吴旭君护士长。另中间位置的三位‘大人物’就不列名了)
与毛主席的最后晤面
1962年4月19日,毛主席征求高智对工作的意见。他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但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他表示愿意回陕西工作。高智回到陕西后,听从省委领导的安排,到省委政研室做了一名普通研究人员。
在毛主席身边当秘书时,天天见毛主席,不觉得什么,离开中南海后,高智对毛主席的思念与日俱增,甚至后悔不该离开毛主席,应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辈子。他希望有机会再见到毛主席。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65年1月,高智获得一个出国访问的机会。因为代表团要到北京集中,他可以借机看望毛主席。
1962年4月19日那次毛主席与高智的谈话长达70分钟,其中毛主席的一句话高智永远记在心中:“不管你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为此,高智没有乘飞机,特意坐火车前往北京。那天,他一夜没有合眼,详细记录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有多少个隧道,每个隧道有多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1月13日下午,一下火车,高智直奔府右街中南海西门。由于离开中南海仅两年多时间,警卫室站岗的同志都认识,没有受到任何检查就进去了,经过怀仁堂、居仁堂,走进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
听说毛主席正在休息,高智便在值班室等候。不久,电话响了,接替高智的机要秘书徐业夫说了声“主席醒了”,就急忙奔向毛主席的卧室,不多时返回卫士值班室,告诉高智:“主席让你马上去。”
徐业夫为毛主席倒了杯茶水,端着走在前面,高智跟在后面。走进毛主席的卧室,徐业夫对毛主席说:“主席,高智同志来了。”
毛主席正躺在床上看报纸,闻声放下报纸,伸出手。
高智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说:“主席,你好!”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拉他坐在床边的一张椅子上。
高智简要地汇报了陕西的外事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并倾诉了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在毛主席的询问下,介绍了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
毛主席显得格外兴奋,说:“我在江西只(住了)7年,在延安(住了)13年啊!”他一边说,一边掰着指头计算年数,然后说:“在那个时候(指陕北),打了两个仗,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打蒋介石!陕北的人民好,我还是要回去看看,再吃吃那里的小米,还要沿黄河走一趟。”高智看表,已和毛主席谈了40多分钟的话,毛主席醒来后尚未吃饭,晚上还有会,便起身告辞。毛主席握着高智的手,让他出国访问回来时再来看他。当晚,高智还随毛泽东到春耦斋参加舞会。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
跟随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转战陕北的几位秘书在杨家沟合影
徐业夫病故后,张玉凤兼毛泽东晚年机要秘书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因家庭困难只读完小学六年级。为了生活,她只身出去找工作,成为铁路客运乘务员。1960年秋,铁道部到张玉凤所在单位去选调专列人员。年仅16岁的她幸运入选,当上中央首长专列的列车员,不久被调到毛泽东的专列上当工作人员,1970年又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来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病故,经中央批准,她又兼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张玉凤说,我的前任秘书徐业夫同志13岁就参加了红军,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他因患不治之症住医院,所以秘书一职暂由我代理。他跟随毛泽东多年,工作酝酿默契,毛泽东很满意他的工作,一直盼着再回来。可是他终究没有回来,留下了很多遗憾。
毛泽东逝世后,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先是被安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来,又调到铁道部做一名普通干部。退休前,她在铁道部老干部局工作,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