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资本外流之下外储下降很正常,此时资本外流是个好事,未来还会见到更多的外流。”这是一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近日对媒体发表的看法。他说:“不必担心热钱外逃,那只是资本流动中一小部分,尽管资本外流、人民币还在贬值,但中国资本开放还要继续。中国政府应该鼓励私人领域的资本跨境流动,放宽管制,包括推进QDII2,适当放宽个人换汇额度。”
2. 资本外流真不是坏事吗?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的问题是:资本外流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全球实业资本十分稀缺而争夺异常激烈之际,任由中国实业资本外流是对中国经济的重大伤害。其结果是中国经济空心化。重要的前车之鉴是日本,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年代,日本实业企业大量转移产能,资本流出,而国内同样大搞转型升级,大搞亚洲金融中心,结果是什么?用不着我回答,大家都能看到现状,但在我看,关键就是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高端的产业直接PK美国,高端的产品直接PK德国,日本真有优势吗?我们必须理解,产业和产品越是走向高端,其市场需求空间也就越发狭窄,日本经济最终实际是被狭小的市场空间给挤死的。
3. 说实话,我十分担心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发生在中国,因为当下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当年的日本何其相像,但我们却看不到相应的对冲性制度和政策的安排,这是不是一个大问题?不错,日本当年没用几下就倒下了,而中国还在苦熬。这不过是因为中国市场巨大而加大了经济的回旋余地而已,但绝不说明走日本当年的路没有危险。中国是个大国,我们必须具备健全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所有层级的商品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老百姓和中国经济都会付出超常的代价。因为中国有近14亿人口,每位国民多付出一点点代价,就是巨大的总量损失。
4. 换一个角度说:中国经济自身当下正值严重的资本匮乏,大量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而拒绝实业投资。这已经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但我们却不意识。结果是:一方面任由金融短期化,任由货币套利膨胀,任由中国金融市场偏离资本形成的功能;另一方面是鼓励资本外流。这样下去是怎样的后果?我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期盼中国这样的经济状况极致化,等着这样的趋势彻底击溃中国经济。我们必须警惕,而绝不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5. 我不担心“热钱”逃逸,这类资本原本稳定性就很差,人民币一旦进入贬值过程,它们的逃逸必然发生。但我特别不希望实业资本逃逸,我希望中国的实业资本能够留在国内为中国实体经济“再跨越”提供强大的动力。有人会问,你这样的心境是不是太狭隘了?也许。但我看到的事实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狭隘,而世界经济历史长期遵从的“丛林法则”如今依然如故。G20就是真实例证。28个国家的首脑汇集杭州之时“你好我好他也好”,甚至对许多关键性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但回国之后,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说还有G20时的影子吗?所以我一致认为,G20杭州峰会最大的成果就是中国“和”文化极其衍生出的、迥异于西方传统“均势”的外交思想的传递。至于“共识”,我真不指望它能变成现实。
6. 我认为,中国不是不需要投资,而恰恰是需要新一轮大投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来经济”,是人类又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此时此刻的中国,没有雄厚的资本就不可能拥有光明的未来。这是被人类历次重大技术革命所证明的真理。没有经济制度的创新解放大量民间资本,就不可能有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没有信息技术带给资本的无限预期,就不可能有大量资本的堆积,不可能有互联网产业的急速腾飞。
7. 我认为,中国经济政策当下存在重大矛盾。在需求端,一谈到投资、消费、净出口就是我们要尽可能依赖消费拉动中国经济,而避免重蹈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经济的覆辙,这样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是抑制投资的;但在供给端,拼命强调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等,难道这样的创新不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注入?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这是不是矛盾?
8. 我认为,政府至于经济的核心作用在于“营造实体经济成长的总体环境”。现在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它们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金融和税收环境,至于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那是企业和市场的事情。但我们现在是怎样?我认为,我们没有去营造良好金融和税收环境,而什么事都指望政府出面、政府拉动,以致中国经济的主动性增长动力越发疲弱。这难道不是重大经济问题?
2016-09-09 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