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7月2日(星期六)篇】
说起浮世绘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千人一面的美人图,而有些“老司机”想到的可能是情色暧昧的春画,可是,在我看来,更能代表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是浮世绘风景画。国内评介日本浮世绘的书籍较为稀缺,画集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希望了解日本艺术的读者来说也算是一件憾事。今天我想和粉丝们聊聊的,是活跃于江户时代后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浮世绘风景画家——歌川广重。
歌川广重生于十八世纪末期,原名安藤广重,少失怙恃,师从当世著名的浮世绘画师歌川丰广,后来因为他天赋过人,得到恩师亲许,被赐姓歌川。不过,因为歌川派有不少叫广重的人,为了区别,世人也常用他的本姓称呼他为安藤广重。在学习和从事浮世绘创作的初期,歌川广重和当时许多浮世绘画家一样,多以创作美人图、武士人物图为主,后来受到葛饰北斋风景画的影响,转为创作风景画。然而,不同于名门之后的葛饰北斋作品时常激荡着一种勃然的生命力,在出身于平民之家、又少失怙恃的歌川广重的画作中,总是氤氲着一种穿不透、吹不散的淡淡哀愁。这种被人称为“乡愁广重”的画风,在他的一组版刻作品《东海道五十三次》(也称《五十三次》)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1832年,正值壮年的歌川广重随幕府的“八朔御马献上”队伍进京。作为一个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的画家,歌川广重能有这次应征入选、进京探访的机会,非常难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普通民众是没有旅行迁徙的权利的。显然,歌川广重非常看重这次去天子脚下出公差的机会,他用画笔记录了一路看到的景象。平生第一次见识东海道的风土人情,世相物产、风俗民生,这些新鲜生动的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画家一路上经历的五十三座驿站,也记录了五十三个生活场景,由此而产生了浮世绘画集《五十三次》,为今天的人们了解那个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年代提供最真实可靠的图画资料。
不过是一趟公差,一路跋涉,雨雾侵袭,作为一个下级武士来说这是个“苦逼”差事,然而在歌川广重的画中却寻不见“过激情绪”。平和宁静的笔触,淡然萧肃的意境,客观公正地记录下近两百年前日本东海道的世态万象,比大部头的史书更有说服力。由于江户幕府时代平民不能随便离开自己所属的藩国,人们像井底之蛙一般,终其一生只能局限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小片天地,因此,歌川广重这些作品的史料价值和意义就更加凸显。
在歌川广重的画面中,那些细致生动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些神态各异的人物仿佛触手可及,观画者在简直劲峭的笔触里,轻轻嗅着江户时代飘忽的气息。往来频繁的市井交易,仓重货满的归泊船只,风情万种的川崎歌舞伎,极富感情的茶屋女子……各色人物在驿站交汇四散,带着各自的故事上路,驿站兀自伫立不语,静静记录下人世的悲喜欢欣。简劲的线条,平稳的构图,淡淡的乡愁,画家寓情于景,静中有动,景中有情。简练刚劲的线条,面面俱到的道具元素,仿若神来的人物表情,画家知道自己要表现的是什么,对于那些于表现主题和意境毫无帮助的元素,毫不犹豫的舍弃,只留下来那些生动的瞬间、经典的场景以及写实的风情。
货物运输和人马补给场景,人马涉水渡河的场景,以及热田神宫的追马祭……歌川广重用淡然又简劲的笔触,记录下时代大变革前一段宁静孤寂、诗意感伤的时光,对我们了解幕府统治与皇家政权共存下民众的生活状态提供了真实又直观的参考资料,画面的丰富素材和题材的连续性,也为两百年前那个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解。
光线的捕捉,明暗的对比,远近大小的透视手法,四时风景皆寓于画家胸怀。以雨为例,倾盆大雨、沁润春雨、孤旅苦雨,同样是雨,画家采用的线条、深浅各不相同,所包含的情感也大有差异,画家展现出了对于自然风光把握和再现的超凡功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浮世绘作品流传到欧洲之后,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梵高曾经临摹过多幅歌川广重的作品,并高度评价浮世绘画家为“生活在大自然里”的“花”,称赞他们的创作为“自然的宗教”。
中国有句俗语叫“百闻不如一见”,至于歌川广重风景画的妙处,还要读者自己去观摩体会。借用歌川广重临终时留下的一段话,“东道写意、不过旅人苍空,西国之行、种种名胜且见”,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处处都是风景,不同的只是心情。您观画时又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2016-07-01 05: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