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凌渡为啥比捷达贵那么多?
Monday, July 18, 2016 19: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大小差不多的车,为啥价钱差那么多?比如说,大众的紧凑级轿车,有定价8万左右起的捷达,也有定价14万多起的凌渡;再比如说本田的紧凑级轿车,有定价8万左右起的锋范,也有定价13万左右起的思域。

                 ▲捷达和凌渡都是大众的紧凑级轿车,车子同一级别,定价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说到根子上,每个车的价钱都是命中注定的,从有了造它的想法那一天起,它的身价基本就是那个样子了。

车主可能会觉得车是一个生活好伙伴,把它当成个有灵性的东西,“小达达”、“小思思”地叫着,也不嫌肉麻。但对于汽车公司来说,你的小心肝,首先是一个要赚钱的商品,他们最关心的是:这台车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

汽车行业是一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行业,每款车列入计划的时候,它的身价就基本确定了。一般而言,从拿到生育指标到车子正式出生,大概是4到5年的时间,虽然看上去时间很充分,但实际上从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再到研发、测试再到生产准备,时间一分配,还是挺紧张的。在最初的产品规划阶段,车子大概是什么样子、定价多少、想卖给谁、能赚多少钱,大的框框就划定了。

既然确定了上市后的大致定价,车子的成本也就跟着定下来了。一旦进入研发阶段,必须按这个成本来,“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定好的成本是不能随便突破的。

比如,计划某款车将来以10万块钱上市,研发成本定在了6万块,研发人员觉得按这个成本开发的话,隔音不理想、悬挂舒适性不理想、配置不理想,就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结果车子成本提到了8万块,你说上市时怎么定价?车子贵了卖给谁去?——你给他多少钱,研发人员都能给你花掉,问题是,造车是为了赚钱的,不能由着研发人员的性子来。

所以,车注定是要分三六九等的,你不能指望捷达跟宝来品质差不多,也别嫌凌渡贵,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道理再简单不过,成本是不一样的。一台捷达,厂家给它定的成本也许就是4、5万块钱,一台凌渡,也许会到8、9万块钱。

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级别的车,为啥成本能差这么多?

首先是平台不一样。“平台”这个概念大家都挺熟,但却不大好说明白,按大众汽车前掌门人皮耶希的话说,“平台就是指所有与汽车外在模样无关的东西”,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电子系统等。“平台”,实质上就是一个零部件通用的方案,同平台的车,会尽可能多地采用相同的零部件。

汽车公司每隔几年就会推出新平台,新平台往往会代表新的技术水准和制造工艺的改进。新平台的开发是要投入巨资的(有媒体报道说,大众为最新的MQB模块化平台的研发投入累计会达到上千亿美元),在新平台上开发新的车型,势必会涉及到平台研发成本的分摊。

如果用旧的平台开发车型,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成本低,毕竟老平台服役多年,本身的成本早已经分摊到“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程度,而且,跟老车型通用的零部件成本也能降低。

用老平台造车,成本肯定低;如果用低一级的平台,造高一级的车,也会省下不少成本。

车型级别不同,各方面的要求也会有差别,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用料、做工等等要求都不一样,所以用小车的平台去造大些的车,尽管看上去也比较大,但差距会体现在“跟汽车外在模样无关的东西”。

用飞度平台造出的锋范,比用思域平台造出的杰德便宜,这再正常不过。同一品牌同一级别最便宜的那些车,往往会是从小车“提拔”上来的。

即使平台一样,省钱的办法也不是没有,还可以在零部件上动脑筋。现在汽车零部件,大多数不是主机厂自己生产的,而是来自零部件供应商(从整个行业看,主机厂外采零部件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发动机这样最核心的东西,貌似是主机厂自己设厂制造,事实上,发动机上的好多零部件也是采购来的。

零部件上就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说,设计研发一款车的时候,领导要求成本不能高过6万块,结果,搞出来的方案成本达到了6万2千块。怎么办?首先考虑修改设计,把能简化的东西减掉一部分,比如把座椅的独立头枕改成跟座椅一体的,比如后防撞钢梁可以拿掉,比如底盘上的防腐涂层可以减去几块。

能减的东西减掉,成本还剩6万1千块,怎么办?那就可以把零部件供应商约来谈谈心。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会分三六九等,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同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也会根据主机厂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质量的零部件。你想从零部件上省出1千块,好吧,我配合你,降低质量要求就是了。

前几年流行过“合资自主”,把合资品牌的老车型拿过来,换个标就算是“中国品牌”。其实,“合资变自主”的过程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其中会涉及一个“研发”过程,中心任务就是测试和更换零部件,换了更便宜的零部件,成本和定价自然会下来一大截儿。

同一级别,搞出这么多车型,对买家们的好处是,选择余地大了;坏处是,选择难度大了。

难度大,不是大在同一个品牌内部做选择,比如买大众,你买桑塔纳和买速腾,根本就不是一群人,再不懂车的人都知道,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

如果在不同品牌之间做选择时,就需要点汽车知识和眼光了。

比如,大众的朗逸和斯柯达的明锐,价格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了解这两款车平台的买家肯定不会纠结,选哪款车,心里跟明镜似的;但要是不太了解汽车行业的买家,做出判断还是有点难度的

在不同品牌之间做选择,你不能简单靠定价来判断一款车的品质到底好不好,换句话说,贵的车,未必比便宜的车品质好。

不同品牌的车,在不同区域市场上的认可度不一样,定价策略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大众在中国的牌子比较“硬”,而丰田在美国的牌子比较“硬”,牌子一硬,溢价能力就强,定价就会“硬”。(如果是“国际版”的车型,可以在汽车品牌不同地区的官网上检索到它们的定价,如果有兴趣,不妨对比着看看,以便买车时参考)

所以你要比较,不能用“田忌赛马”的办法,最好把“同档次品牌”的“同档次车型”放到一起来比。比如,你不要把本田思域跟大众朗逸放到一起去比,也不要把福特福克斯跟别克新英朗放到一起去比。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把速腾、思域、福克斯、威朗放到一起去比,把朗逸、福睿斯、凌派、新英朗放到一起去比。

现在,汽车零部件的通用率越来越高,同一个品牌旗下的车型,发动机、变速箱这种“大件”,都是通用的,这就可能给人带来一种错觉,以为同一品牌的车,既然发动机、变速箱这种“大件”是一样的,品质想必也差不了多少。

此言差矣。汽车的成本,是一点点抠出来的,不同价位的车型,从外到里一点点看,可能都有不同。它的油漆质量和工艺可能不同、它的车身钢材可能不同、它的隔音止震材料可能不同、它的内饰用料可能不同、它的电子设备可能不同、它的底盘防护级别可能不同、它的悬挂用料可能不同……这么多不同加起来,品质就会有大不同。

——————————————————————————————————

“东拉西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7-18 19:00: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623190102wx2i.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