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花了三个多小时研究民间投资增速“跳水”问题,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尽管我们也看到了“四条措施”,但说实话,我不敢期待其真能产生效果。原因是,没抓到“根子”上。
2、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原因找到了吗?我看只找到了一部分,比如行政审批环节太多,阻碍市场效率,企业支付的“制度成本”过高,降低了收益预期。这当然是大问题,当然需要政府通过“自我革命”加以解决。但我认为,这不是新问题,审批环节过多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问题,而现在毕竟已经取消了许多环节,但为什么原来市场效率比现在还高?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去除油水之后,一些权力部门的懒政怠政”。过去,企业通过“打点”可以迅速通过一个个关口,而现在,没了“润滑剂”,过关自然放缓,效率自然低下。所以,解决审批环节过多的问题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些政府权力部门“懒政怠政”问题。我认为,如果审批过程处于“审批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审批环节再少,市场效率也无法提高。
3、 关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认为,这也是“老大难”问题,但现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在长三角一带做过一些了解,许多民间企业不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是贵贱都得不到贷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其地方分支机构主管对中小民营企业求贷的回答非常干脆:别想了,没有。为什么?风险太大。过去它们找你贷款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说风险太大?而现在全变了?是它们的业务质量变差了?对于我一连串的问题,分行领导也是一脸无奈,喃喃地说到:它们这些企业我们很了解,经营很不错,但贷款嘛?没有。为什么?你别多问了,我也说不清楚,总行那边有要求。
4、 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些分行领导压力很大,不仅有总行的压力,还有来自地方政府和企业客户的压力。按理说,从总量看,中国货币供给非常充裕,那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优良的民间中小企业贷款,那不是可以帮助它们多赚钱吗?事实远非这么简单。在我看来,对银行而言,流动性再充裕都无法变成贷款。为什么?因为,钱虽多,但可贷资金却十分有限,大量钱属于银行内部周转性的资金。说得更直白一些,商业银行是靠“存贷利差”吃饭的,但现在,银行存款方向的资金“数量少、期限短”,而贷款方向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大幅增加。
5、 这必然带来两大问题:第一,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日趋严重,经营风险不服提高;第二,大量维系周转的资金不得不依赖短期拆借。注意,这正是我们过去一直在说的、中国金融短期化的典型特征。所以我认为,不只是企业风险增加,而银行不愿意贷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短期化,使得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加大,而无法满足企业贷款需求。而有限的可贷资金,只能通过收紧贷款条件,压低企业可贷数额,从而减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不是吗?国务院派出的调查组,它们所调查的企业当然是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而肯定不是“骗贷企业”。为什么这些企业告贷无门?
6、 所以,国务院如果不能解决“钱虽多,但可贷资金越来越少”的问题,那怎么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怎么可能解决企业告贷无门的问题?
7、 为什么不去改变“钱多但没贷款”的问题?因为,中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宏观金融部门不承认“中国金融短期化的结构性错误”,因为这牵涉纠正过去金融改革方向的问题,于是它们把责任推给金融机构,认为中国今天的金融风险都是金融机构内控缺失所致;金融机构很委屈,但又不敢反驳宏观金融部门,因为它们有权利,得罪不起,于是就把责任推给实业企业,认为企业这不行那也不行,所以加大了我们的风险,所以不能给它贷款。看到吗?这就叫“金融强势”,自己怎么做都对,至高无上,而责任都在实体企业。
8、 这样的金融环境之下,民间资本怎么会愿意追加在实业方向的投资?那不就是“受气的小媳妇”?怎么办?我们转业干金融,也去当爷!这不是事实吗?去看看过去五年,是不是民间投资大幅下滑的同时,金融投资高速增长?当然,现在金融投资也增长不上去了,原因是:金融风险越来越高,大量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被洗劫一空。而且,只要资本进了金融圈儿,就再也出不来了,不可能在回到实体经济。因为,在金融圈儿里赚到钱的人,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做实业?没赚到钱的人,预期还在,还希望赌一把?赔了钱的人,已经套住了,想回实业也没钱了。
2016-06-23 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