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恰好是国内的晚上,跟国内若干朋友通微信电话,结果每个人都声称最近在忙一个“大项目”,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十亿。听上去,好像国内挣钱如此容易。这个我不太相信。第一,国内市场也趋于饱和,发大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第二,国内人消费理念也开始理性化,网络自媒体的兴起,话语权的扩散,使得人们在消费上更有鉴别力和防备心;第三,特权阶层把控着这个国家90%以上的财富,家里没有皇亲国戚,如果想在商界多么叱咤风云,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而不久前跟加拿大朋友一聚,这个老外则不厌其烦向我推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老太太的书,于是我赶紧在亚马逊网上订了两本,今天寄到家中。两个小时的饭局,这个老外谈了哲学、新古典音乐、文学等等。当然,最近其他几次和老外的聚会也全都谈的是文学、宗教、戏剧、音乐。文化低一些的,则主要谈家庭生活、人生经历和宠物等等。无一人谈赚钱,你会感觉他们好像从来不为钱发愁。
的确,生活在加拿大的人确实很少谈生意经;生活在中国人肯定忙于赚钱胜过忙于读书和休闲。这不是民族性的差异,因为同样是华人,在加拿大生活已久的华人也逐渐对钱看淡了,比如说安大略省小城的西安K女士,闲暇之时写写回忆录、骑车、摄影、旅游、查经,或为家人朋友祷告,或逛逛古董市场,或串门和朋友聊天,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另一个华人则说道:“还追求什么发财?我有吃有喝,有房子住有车开,健健康康就最好,还图什么?”
不久前安大略小城一中国人闲聊时跟我宣称其在国内的家族产业如何兴旺等等。我一听就知道她是刚来的——因为价值观还没转变过来呢,满口谈的还都是国内常听到的内容。
差异的根源不能用人口素质论来剖析;根源在于社会公平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不安全感,是中国人目前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