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大家可能都记得3月8号那一天有一个传说,说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希望大家都买股票、希望大家都不要卖股票。我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天我在香港团说,作为证监会主席,我不能建议大家买股票,但我更不能建议大家卖股票。”这段开场白一下子就把人抓住了。当媒体报道、甚至网上疯传刘士余“大家请买股票,不要卖股票”时,我暗想:刘士余会这么“二”吗?问题是证监会并未就此辟谣,为什么?难道是真的?说实话,作为投资者,我们希望一个头脑清醒的证监会主席,而绝不是一个“猴急的二货”。尽管这话听起来“顺耳”。
隐隐约约地记得,当年也是一次“两会”上,朱镕基总理大笑着说,“我不能给你买卖股票的建议”。而如今的刘士余说:“作为证监会主席,我不能建议大家买股票,但我更不能建议大家卖股票”好像也有点朱镕基的味道。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句废话,问题是:刘士余如此严谨、甚至说话滴水不漏的人,为什么要说这样一句废话?没啥好分析的,各自理解就是了。
其实我已经说出了对刘士余的一个初步印象:严谨。整场新闻发布会,刘士余尽可能“咬文嚼字”,一方面,努力克服着乡音,让每一个字的发音尽可能准确,避免记者听不清楚而发生误解;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减少“嗯嗯啊啊”的犹豫之感,也尽可能地让语言清晰、准确,甚至尽可能排除废字,甚至给人以刻板的印象。有必要吗?当然。一位必须经常面对公众,尤其是面对极其挑剔、极具揣摩能力的金融投资者,监管当局第一主帅的、哪怕是一个异样的神情都会被敏锐地察觉。
格林斯潘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尽可能晦涩”,让人摸不透,但伯南克、耶伦则是尽可能地明了,避免误解。这就是差异,也许是风格,也许是刻意,说不清楚。但我们“傻”,还是希望金融主管机构的主帅,在关键问题上“明示”。猜、模棱两可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也很容易让“恶意投机者”钻空子,通过歪曲的解读,把市场引向歧途。其实据我观察,格林斯潘是可以非常“精确”表达个人观点的,退位之后的几次发言,言简意赅,精准到位。但我什么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就“不会说话”了?显然是有意的。
这就是美联储的高级,它们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怎样说话。市场狂热之时,它们晦涩;而市场低迷之时,它们说话明确。如今,中国股市低迷,那就需要刘士余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个明确的态度。比如,注册制、熔断、杠杆等市场关心的问题。很显然,刘士余表态的“明确程度”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这一点应当是证监会始终如一坚持的。肖刚主席在任期间,对于一些市场敏感而关键的问题,无论是处理上、还是语言上都显得有些“晦涩、犹豫和磨叽”这恐怕是他的主要问题。
我特别注意到,在谈到2015年股市“6·15”事件的成因时,刘士余最先用了中国股市“交易机制不成熟”的说法。我认同。所以我热切期盼这方面的改革在刘士余名下加快推进。我认为,交易机制是监管理念、法律法规执行的保障。比如,如果我们确实要对“恶意操纵市场”的行为予以严惩,那我们的交易机制当中就必须存在“发现和压制恶意操纵的机制”,如果发现不了,有无抑制机制,那何谈监管?有如何实现监管的有效性?再比如,我们要鼓励长期投资、稳定投资,那我们就必须构建优质上市公司可以获得优质价格的交易机制,也就是资本市场准确定价的机制,当然还有不能允许杠杆无度放大机制等等,这里边有多少改革需要认真推进?所以,刘士余的担子很重,得看这哥们儿的抗压能力了。希望他能有朱镕基总理当年的魄力。
中国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这也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因为这一特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经验。这一点,刘士余认识到了,很好。但否定是简单的,究竟应该如何适应这样的市场特点,建立中国特色的交易制度、法律制度、监管规则那可以是个前无古人重大难题。咋办?考验中国全体股市建设者的智慧。
2016-03-15 05: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