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作为长期关注全球面板显示产业发展的《中国经营报》记者,我曾多次提到“得面板者得天下”的观点。作为显示产业的最关键零部件,面板不管在科技公司内部还是整个显示产业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TCL集团内部,旗下华星光电面板业务就被形象地称为“现金奶牛”。而由于押错等离子面板,松下和长虹也体会到难以承受之重。
目前全球面板产业格局已发生大变。日、韩、中国台湾三极格局不再,日本企业中除夏普外,其他企业在面板领域的投资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中韩面板企业执掌牛耳的局面。
据了解,液晶面板产业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欧美,当时美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例如西屋电气、IBM一眼忘穿未来,可悬挂的超薄液晶电视如今才风靡市场。但当时西屋等企业已经将其视为短期研发目标。
然而欲速则不达,欧美企业对此项成果的研发失去耐心。上世纪70年代,日本承接技术转让;80年代从计算器开始做起,开始从小屏向大屏的累进;90年代韩国也开始进入这一产业。之后为了借力打力,日本企业拉中国台湾企业进入战局。
中国面板企业有后来居上的意味。2003年,京东方通过杠杆收购的方式,并购了拥有液晶技术与产业运营经验的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通过这次并购,京东方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也是规模最大的TFT-LCD厂商。
之后,产业格局开始发生大的变化。2011年索尼终于不堪连续8年的液晶面板业务亏损,决意退出与三星的面板合资公司。
索尼自断上游实属无奈,和韩系家族不同,索尼股权机构比较分散,公司一直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对于面板这样“N年磨一剑”变现周期较长的项目,职业经理人无法在考核严苛的任期内“玩火”,而只有家族企业或者国企能够上马此类项目。
除了家族企业,面板显示产业还代表国家意志。中国面板显示产业的崛起和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不无关系。
但帮扶阶段总会过去,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面板产业一蹶不振和政府扶持力度减弱有关系。
未来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呈现双寡头的断言仍然尚早,中国面板未来将甩掉拐杖前行,就必须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面板领域积极创新及其重要,此外从液晶向OLED迈进的过程之中,面板企业需要有正确的心态。今年三季度,在汇率波动之下,面板业务成为扛鼎板块,夯实了三星的业绩。三星尝到了甜头,回归初心,增加了面板业务在公司内部的投入。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显示器公司计划把位于韩国五代线LCD面板生产线的所有设备出售。所获资金用于OLED生产线的研发和生产,一改以前对OLED的抵触态度。
以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举起OLED显示产业大旗,对于其他面板企业而言,做不了旗手,至少也应该有“不主动、不拒绝”的态度,因为拒绝新事物是没有未来的。
2015-12-14 0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