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上回说到,我的朋友潘采夫去了“小猪短租”,然后有一天他以一惯循循善诱的编辑作风带我的笼子:你想不想当一回房东玩啊,我说好啊,然后他又问我,做为一个房东,你觉不觉得应该带着你的房客逛一下广州,我说觉得啊,然后第三个问题接踵而至:那你最愿意带你房客逛的是哪个地方,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新河浦。
广州有两个地方有成群结队的小别墅老房子,一个在沙面,一个在新河浦,有外地的朋友来我一般都会带他们在新河浦转一圈,无他,因为我就住在此地,已经十年,踏遍角角落落。我记得有一次我兴致勃勃带着邦妮转了半个晚上,还刚走了一半,她已经累得香汗淋漓,瘫倒在逵园的咖啡厅里,后来她跟绿妖吐槽我:黄老师那晚简直像个地主婆。
确实,新河浦是我的家,难免有点地头蛇的像,参加小猪短租“城市漂流”计划之前,我已经规划了一条私人最为心水的路线,从卖周生记老爷鸡的达道路中段直插“寺贝通津”,经东山堂,七中,走庙前直街,过培正小学正门,走烟墩路,右拐培正路,直下过明园,再拐过恤孤院路,直走去龟岗菜市场,再从菜市场沿小路出,以逵园为终点。
本人手绘的骑行路线
做一个好客热情的房东当然是不容易的,和小亮同学一起骑到“寺贝通津”时候已经是四点,第一站是在寺贝通津42号,神秘的“隅园”,隅园层门紧闭,绝对私人宅地,只可以看看门外的介绍,此楼是东山洋楼代表作,风格相当英伦,大约建成于1932年,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而隅园对面的洋楼也相当有民国范儿,雕花阳台之下,有点常德公寓的意思。
寺贝通津历史蛮久,据说起源于明代,这奇怪的名字蛮有讲究,“寺背”即寺庙背后,“通津”则是通向小河涌之意,原意就是原是东山寺后面通向小河涌的一条幽静小道,六百多米长的街道,小巷多,老房子多,随便哪里都可以徘徊一阵,看看南国繁茂的树木,绿意盎然,三角梅娇艳,果然是插跟筷子都能活的地方。
骑车来到第二个地点,七中和著名的东山堂,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建成东山礼拜堂,花岗石哥特式建筑,主楼优雅庄严,高高的钟塔,据说以前有一口大钟钟声可以传至至烈士陵园一带。 到现在东山堂仍然是众多信众的心灵归依地,而七中则如护卫环绕着教堂,校内风景绝佳,还有许多民国老楼,细叶榕遍地,自有一种百年名校的气韵。
边骑边说,逛得有点累了,就到大榕树下吃个味然香,这家潮洲粉馆,是我在广州最常去的地方,干净好吃维持着某种水准,芹菜末切得细细的汤料里格外有种香味,一般来说,我会建议外地的朋友点个云吞面或者牛腩粉,比较稳妥,我一般喜欢点卤肠粉再加份酸茶,加个卤蛋,美味至极。当然,不喜欢吃粉,往右一拐,去吃个仁信双皮奶,或者去成隆行吃个螃蟹喝怀绍兴黄酒,也是不是错的选择.
拐过培正小学正门,再往坡上走,就到了无限美丽的培正路,这里是广州摄影爱好者最爱的一个地方,无他,因为有数栋美丽的民国小楼,意大利式,英式,美式,神秘的明园也在此处,经过一条狭长的秘道,里面别有洞天。如果有时间,建议去路边的小小清迈咖啡馆坐下,咖啡不贵,小点也便宜,是广州的价钱,桌上的照片表示张静初也来过。
培正路左拐,一日游必带的是这一户没有名字的大宅,传说是南洋两兄弟归国所置,两栋几乎一模一样,中间有楼梯连接,走到台阶,还可以看到地上的蛮有味道的磁砖还有木制的楼梯,只可异从前富贵地,现在大杂院。以前李宗仁的大太太就住在恤孤院路,但不知道是哪一栋。
一直往前走,是各种各样的宅地,穿过椅楼,去到龟岗市场,南方的街市,水果与鲜花,更令有一种让人觉得奇怪的味道,那是榴莲的味道。
右转右转,来到逵园,逵园是我平时见朋友喝咖啡的地方,有时路过也会拐进来看看,因为一楼有一个画厅,可以看各种各样的画展,天气热的时候,上楼喝个咖啡,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身体吃得消,还可以走到七步之遥的春园,这里现在已经辟成纪念馆,旁边就是一个幼儿园,谁能想到七八十年前,中共的一大三大都在此地不出三十米的两座楼里召开,历史的大江大河在新河浦的小街小巷里借了一条小道,直奔东流而去。从此人间多少沧桑,让人感叹至今。
2015-12-09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