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纳河畔理应是最小资、最休闲的地方,但是此番笔者游逛巴黎,却被肆虐的扒手搅乱了情绪。来到巴黎之时,中国人、外国人、当地人、外地人,全都警告说,巴黎的扒手无处不在,要千万小心。凡尔赛宫等诸多旅游胜地处处有告示甚至广播,提醒游客密切注意看管随身财物,因为扒手甚至不惜买门票混入游客堆里伺机下手!
老朋友王某讲述,有一年他来巴黎,路遇一个女士跟他搭讪,颇为热情友好。王某心软,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家给他一个笑脸,他马上也就跟人掏心窝子了。突然,过来两个穿制服的男老外,对他们厉声说道:“这里换钱是非法的!” 说着,要检查王争的钱包。王某没有防备,一看那阵势,当即就傻了,乖乖地把钱包给穿制服的俩老外。女老外赶紧没话找话,转移王某注意力,而就在此时,俩男老外已经从王某钱包里抽走了几张钞票。等两男一女迅速离开后,王某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个老外同谋合演了一出戏!我问道,三个老外都是法国人么?王某回答说,不是,但是都有俄罗斯口音,说话打嘟噜,多半是东欧那边的。
除了王某,笔者认识的人中,中国人、加拿大人、欧洲人,都有被巴黎扒手扒窃的经历。王某向笔者支招:把现金和信用卡踩在鞋里。笔者心想,这倒是好主意,扒手不可能扒到鞋子里。但是话也说回来,每次掏钱掏信用卡都要脱鞋,这多不雅观?另一人陈某则建议我把现金放在夹克的内兜里,但是我有一夹克没有内兜,另一夹克有内兜但没有钮扣或拉链,这也很容易失窃的。索性,笔者将少量现金放在背包内一个带拉链的小兜里,拉上拉链;背包口收紧,将绳打死结;背包盖儿再扣上扣。这样一来,扒手要摸走我的现金,要过关斩将,太不容易了。
就这样,笔者走到哪里,在欣赏名胜古迹的同时,一要时不时摸摸手机在不在;二要时不时摸摸背后的背包有没有人碰过;三要摸摸口袋里的地铁车票和“Paris Pass”博物馆通票在不在。即便这样,在巴黎圣母院前排长队的时候,发现背包盖子的扣被打开了,但是由于背包口收紧后,绳子打了一个死结,扒手看到太难掏包,索性作罢(不过后来寻思也可能自己忘扣了,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己一向不是那么忘性大的人啊!)。
就这样,无论地铁里、咖啡馆里,还是参观名胜古迹排队之时,没完没了地要防扒手,哪里有休闲、放松之感?
更为严重的是,巴黎当地华人说,扒手还不算什么,公然抢劫华人的事件屡屡发生,连《费加罗报》都头版头条报道了。现在中国人的面孔就是有钱的符号。扒手和抢劫犯都知道,偷抢老外的偷抢不出几欧元,而偷抢中国人的少则也几百欧元,多则可能成千上万。这个华侨还告诉我说,就在不久前,一个手戴钻戒的中国富二代被巴黎的黑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这个富二代很倒霉,去比利时被抢了一回,去意大利又被抢了一回,来到巴黎又被抢了一回,平均每去一个国家就要被抢一次。
来巴黎之前,曾设想带着iPad Pro和Smart Keyboard,踏着海明威的足迹,在塞纳河畔某间咖啡馆外着手写作,因有不少朋友建议笔者开始创作小说。老朋友韩某甚至和笔者商议创作以其欧洲游学真实经历为蓝本的小说,暂定名《生死布拉格》。他的故事很精彩,既有《追捕》,又有《望乡》,又有《生死恋》。想像虽好,到了巴黎,得知无处不在的神通广大的扒手乃至公然抢劫的歹徒横行塞纳河畔,这iPad Pro势必是重点扒窃或抢劫的目标,最后还是乖乖留在酒店里——甚至留在酒店里都没敢摆在明面上,而是藏在衣箱里,上面胡乱盖上换下来的衣服——这时开始怀念加拿大几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