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国股市在等?等什么?谁能回答?好像谁都能,但又好像谁都不能。其实,很多分析都会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说出一些道理。而今天看,影响股市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也确实很多,所以无论谁都免不了挂一漏万。我也斗胆试试,只是希望能给投资者一些启发。
我们先从国际经济形势角度看看,说实话,乏善可陈。当今美国经济应当说亮点最多,但真有数据反映的那么好吗?未必。比如,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5%附近,但真实失业率到底多高?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经济学家王健先生的最近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加上放弃继续寻找工作的人口,美国真实失业率应当在10%以上,而且就算“有工作”的人群中,也存在许多仅有“半日职位”的人群。所以,说美国经济好,我认为仅仅经济恢复过程中一时的表现,而可持续性存在质疑。
试想,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度有多高?如果全球经济不好,美国经济好得了?我怀疑。比如金融业,这是美国最大的行业之一,在全球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金融业会有好日子过,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全球经济真得不好吗?我看到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迄今全球经济都没有找到一个新的增长动力。而更多是“茫然”。这一点,在欧洲和日本体现更加充分。美国还有个所谓“再工业化”的目标,那欧洲和日本呐?也搞“再工业化”吗?那除了传统产业,新的产业是什么?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这些都是技术进步,也都是新产业不错,但问题是,这些“碎片化的新玩意儿”是否可以撑得起全球经济进入新增长期?我看没戏。我认为,一些碎片化的新技术,无法与当年的蒸汽机和信息化带给世界的经济动力。
实际上,美联储在加息问题始终犹豫不决,核心问题就是世界经济很可能进入新一轮衰退,甚至出现比较强烈的“萧条期”。当然,这个过程中,如果美联储加息能够劫持某个大国,那一定会从“财富再分配”的角度增加美国经济肌体的强健程度,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景气程度。
我们在看中国。中国经济的危险因素很多,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主动性经济动力严重缺乏”。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在于是7%还是6%,而关键是主动性增长,按照中央政府的提法,叫“内生性增长”。我认为,要做到主动性增长,必须焕发民间资本的活力。而要焕发民间资本活力,就必须为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金融环境。现在,政策环境在改善,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这对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中国资本的金融环境改善缓慢,核心是真实贷款利率水平过高(10%以上)。这样的金融成本必将对冲改革效果。我们说,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关乎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改革释放了资本活力,但货币条件过紧,信贷成本过高,而资本市场受到压抑,那改革带来的资本活力如何释放?这是中国当下最要命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能采取措施更加有力放松货币?我认为,关键是人民币汇率方向的考量。如果放宽货币力度太大,那人民币贬值必将加速,这会给全世界试图做空中国的势力提供一个极好的借口,从而发生严重的金融攻击。当然,如果金融攻击发生,外国人手里所持人民币一定会参与抛售,这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也当然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吗?很危险,毕竟中国经济可以被攻击的点很多。比如,地方债务问题,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等等都会变成投资者对银行坏账爆发式增长的担心。
鉴于上述,中国经济政策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矛盾。经济自身的情况需要货币政策宽松,但人民币攻击的担心有阻碍了货币政策宽松。如何寻找平衡?这会导致投资者看到货币政策忽而松、忽而紧,变得朴素迷离;导致股票市场投资者预期紊乱,无所适从。这不是挺麻烦的是吗?
就股市自身而言,表面上看是市场在等交易量从新放出,或者说信心恢复,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货币政策、改革政策能够带给中国股票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因为我们无法指望世界经济尽快恢复,也无法逃避全球经济的萧条期,所以我们只能指望自己国家能有一套明智的内需政策选择。毕竟,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巨大而独到的优势:中国存在巨大的制度红利。
所以,中国应当权且放弃、至少部分放弃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而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大的忌讳是: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为了让人民币稳定甚至升值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那一定会抑制改革释放的资本活力和制度红利。所以,股市在等,等中国政府的拿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2015-09-28 04: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