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8月1日(星期六)篇】
日前,日本43岁的电视节目编辑铃木治通过博客宣布,自己要为了刚刚诞生的长子休假一年,回归家庭做个“育儿男”,如果大家看到我的名字从各大电视台消失了,也不要瞎猜,为了妻儿,在所不惜。
在竞争激烈的日本电视界,拥有SMAP×SMAP等人气节目的铃木治属于一线人物,外加妻子是女谐星大岛美幸,所以,这则博客引发不小的争议,一时间竟成为社会性话题。
有的日本网友说铃木治是“借孩子制造新闻”,有的则羡慕他说休假就能休假,“真好啊,不像我们这些身不由己的上班狗”,还有的异常冷漠,“不就是有钱任性嘛!”不过占比例最多的,则是称赞声,“名人带头休育儿假,八方点赞啊!”
做名女人难,做名男人其实也是不易的!但铃木治并非是第一个带头休育儿假的名男人,在他之前,曾有自传《五体不满足》的作者、日本教育家乙武洋匡。乙武洋匡在担任公立小学教师期间,因为长子出生而申请过长期的育儿假。虽然“五体不满足”的他无法在物理上实际帮助到妻子,但是他“希望妻子能因为有丈夫在身边而获得精神上的援助,加深我们夫妻的一体感。”在育儿假结束后,他说:“我倒不敢呼吁所有男性都必须申请育儿假,但我希望我们这个时代能够认可家庭模式的多样化。”
不错,如今日本的家庭模式多样化正在初放异彩,除了演艺界、文化界外,政界也有名男人带头休育儿假了,比如日本地方上的两位县太爷——三重县知事铃木英敬和广岛县知事汤崎英彦。只是,这毕竟占少数,所以才成为社会性话题。日本厚生劳动省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女性休育儿假的比例在86.6%,日本男性却只有2.3%,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事实上,日本并非一直以来都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至少到明治初期为止都不是。在幕末和明治初期旅日的外国人笔记里,能看到许多有关日本男人是如何爱带孩子、爱哄孩子的描写,令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瞠目结舌般地惊讶。
伊莎贝拉•博儿在明治十一年的《日光游记》中写道:“每天早上六点左右,我都会看到十二三个男子,在矮墙边弯下腰抱起自己还不到两岁的孩子,逗他们笑,跟他们一起玩,互相炫耀自己孩子的体格和智力,看上去非常有趣。”这样的场景也曾引起过英国首任驻日公使阿礼国爵士的注意。他在《大君之都》里写道,“江户的街头或商店里,都有光着身子的丘比特躺在同样近乎赤裸的父亲怀里,这样的光景很常见。父亲就抱着像个小包袱的孩子,一边逗孩子一边来回走动,那动作看起来非常熟练。”在这段描述旁边,还附有威格曼的一张素描插图,就是一位日本男子熟练的怀抱着孩子。莫尔斯的《在日本的那些日子》里也曾记录过同样的场景,“父亲牵着孩子的手,每当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父亲就把孩子举到肩上让他看。”这在莫尔斯看来非常的稀奇。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授、日本社会学专家伊藤公雄也介绍说:“男人在外面赚钱养家,女人在家里灶边炉台的家庭模式,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建立的,在此之前,育儿,可是大家庭里所有人的事儿,上到妻子、丈夫的祖父母,下到新生儿的哥哥、姐姐都要加入到育儿队伍里。然而伴随着近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男人们纷纷集体上京,做起了上班族,家庭构造也由大家庭变成了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在那个‘加班是美德’的年代,生儿育女变成了妻子的事情,家庭条件不好的女性,在孩子上小学后,还要打短工贴补家用。”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仅靠男人的工资,已经无法很好的“圈养”妻儿了。那为什么还在固守“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呢?伊藤教授分析认为:“因为眼下正为人父、为人夫的日本男性,从小就在一个父亲因加班而长期‘缺席’的家庭中长大,再加上他们的父辈总以自己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而自豪,侃侃而谈成功论,所以尽管社会经济今非昔比,光凭男性劳动已经无法支撑大国家和小家庭的现实直逼眼前,但男人们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都没能及时扭转意识。”
所幸,从铃木治等人的“育儿假宣言”中,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日本男性意识变化的前兆,这些“领头羊”们都敏感地觉察到了社会的改变,并迅速做出了柔软的对应,率先回归家庭。伊藤教授也说:“毫无疑问,日本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地壳运动。但考虑到企业挤榨男性员工劳动时间的普遍现象,我还是无法乐观。”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已是如此之严峻,大和男子们,到了你们体现觉悟的时候了!■
2015-07-31 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