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迄今,央行已经连续十五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了。这就是说,近8周的时间,央行只收回到期的短期利率,而没有通过逆回购吐出基础货币。那不是回笼货币吗?其实,此次央行货币操作两大指向:其一,当然是投放货币,但从总量看,力度未必有降息降准所表达的“名义力度”那么大;其二,通过“锁短放长”使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资本形成,同时缓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问题。
从货币市场利率的表达上看,上述目的已经实现预期效果。但从目前情况看,货币市场利率依然过高。我认为,一年期货币市场利率在2.5%到2.8%之间应当是正确的选择。也许有些人还搞不明白,那我就解释一下。
无论是法定存准还是LSF,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属于长期流动性范畴。所以央行降准和加大LSF的投放,实际是释放长期流动性;而停止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实际就是锁定短期流动性。这样做的效果是:其一,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有利于货币转化为资本;其二,商业银行短期资金需求下降,而货币市场利率降低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其三,货币基金投机空间被压缩,货币投机规模会减少。
那为什么说现在好像是在为降准做准备?因为我们看到,近几日货币市场利率再度上翘,这说明,短期资金需求又开始上升。这一方面与前次降准政策消耗有关,一方面与央行连续15次停止逆回购、收回短期流动性有关。所以,我认为,为了进一步压低货币市场利率,有必要继续释放长期流动性。但力度不用很大。
总体看,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正在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股市的过度疯狂也不免给人留下很多忧虑,毕竟企业真正变得健康,投资过程都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资本市场具有更为持久的耐力,而不是疯涨狂跌。那怎么办?我认为,关键是要教育机构投资者和证券经营者。
为什么这样说?细细地分析一下,不难看明白。我认为,整个力度与节奏的掌控其实就是那些华尔街大鳄,它们既是国家战略、政策、策略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整个过程中还扮演着市场控制者角色。它们凭什么这样做?我认为,因为华尔街大鳄自身的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高度一致,可以说国家利益就是它们自身的利益,它们自身的利益也充分地体现着国家利益。尤其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和金融大佬早已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恰恰是这样的默契,美国金融业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恢复了健康,经济率先走出了低估,这样的好处,谁说得清它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还是美国的金融利益?
但反观中国。说实话,表面上看,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领导任免权、股权归属权似乎都在国家手中,但作为经营者,它们的行为是否与国家利益高度统一?是否顾及到了国家利益?我看没有,甚至恰恰相反。我听到看到的问题就是这样,所有那些披着国有商业机构的巨头,它们所思所想全都是自己如何赚大钱、赚快钱,削尖了脑袋搞投机,谁管你国家的意愿,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不择手段、冒大风险、大手敛财。
不是吗?就以两融业务为例,哪家证券经营机构不知道这东西过度而为的风险?有谁看不透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有谁愿意自觉地压低融资额度?又有多少机构尽可能用足这个赚钱工具而博取一时的快感?这不得不逼迫管理层频频出手抑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们依然大打“擦边球”和国家利益“捉迷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事实,也是中国股市的历史特征。
所以,中国证监会、证券业协会一定要担负起教育机构的责任,必须让他们放弃一夜暴富的心态,有度而为,并把自己的长期利益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绑定在一起,以更好地控制市场节奏。要让他们明白,对于中国经济,慢牛之利远远大于弊,疯牛之弊远远大于利。股市死了,中国经济死了,大家都一起完蛋。
2015-06-09 23: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