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文殊院鸟瞰写实彩墨画
成都街巷系列(41)——文殊院街的“都市禅林”(三)
大凡久在成都生活的人们,几乎都有过在文殊院喝茶的经历。过去禅门有“吃茶去”的公案,从而产生了“禅茶一味”的中国禅茶文化。虽然作为一个现代都市人,到文殊院喝茶已经没有古人那种寓禅道于茶道的精神和境界,但是一把竹椅、一碗清茶、一片荫凉,也足以让我们从纷攘红尘中获得片刻的宁静。更何况,在茶汤入腹的同时,还可能听到那晨钟暮鼓的袅袅回响,闻得见缕缕不绝的淡淡梵香。恍惚之中,也许会有穿越时间邃道的感觉,仿佛在一瞬间回到了老成都那缓慢而悠远的时光之中;仿佛在一瞬间,你的灵魂得以释放,心灵完全憩息于一片吉祥的净土之中。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淫雨霏霏,茶客喧哗也罢,空无人迹也罢,塔和铃,总是寂静地立在那里,人塔对望良久,我总会记起一句诗,老杜的诗:风雨不动安如山———每念至此,心头顿时释然许多,仿佛放下了心事,不再思虑纷飞。可以安静地喝茶、安静地看书,安静地休养心灵。每至此惬意之际,便想起湖北潘祖贻的名联:“世事难忘有限繁荣萦梦寐;禅心入坐无边烦恼付烟云”。
我不会坐禅,世事也很难忘记,禅心恐怕是远远达不到了,但对着千佛塔喝茶,却也洗却了尘世繁劳,看开了些许烦恼,心情平和了不少。文殊院里,不断地有人捐善款,我有时会为希望工程捐点钱,因为这个理由,我更加喜欢文殊院。文殊院不仅成就了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祥和,也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人们的慈悲和关爱。
现在的文殊院虽然地处市中心,空间狭小,但是院内放生的龟、觅食的鸟、兴高采烈的茶客,精美可口的素餐,都向我昭示着一种博大宽广的胸怀,一种给予万物生灵安详喜悦的气质。成都人有文殊院,有福了。
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这里有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这些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发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礼佛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还有院僧先宗等三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这里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珍藏价值。
在这里,人们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盖,耳听民间艺人的弹唱,尽情领略川西风情。
下篇说说文殊院周围几条街区故事由来。
贴几张文殊院的图照
街牌如此古朴
院内金钟楼
佛堂静悄悄
2015-05-08 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