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千古文人侠客梦!作为香港电影里最独特最出色的一种类型,武侠片在七十年代初就已经走出亚洲,从邵氏新武侠片到八九十年代的武侠浪潮,既有延续又有所创新。如今尽管香港电影在不断的向大华语片的趋势发展,依然每年出现一些主流的武侠动作片,并在一年一度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绽放亮眼的光芒,如本届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以下简称《黄飞鸿》)便囊括了十项提名,仅次于《窃听风云3》。
法国《电影手册》的前主编安德烈·巴赞赞美国电影“是一门经典艺术,那么为什么不去钦佩它那最值得钦佩的,也即不仅是这个或那个电影制作者的才能,而是那个系统的天才,它那始终充满着活力的传统的丰富多彩,以及当它遇到新因素时的那种能产性”,而对于曾经有过“东方好莱坞”之赞誉的香港电影及香港电影人来说,这种遇到新因素时的能产性也同样折射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九十年代时香港电影人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创作有所不同的影片便是明证(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则是典型,其香港版是巩俐扮演女主角秋香,但台湾版则是方季惟扮演秋香),如今则又有不少的电影人旧瓶装新酒而为传统的类型片融入新因素,如周显扬执导的《黄飞鸿》及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从类型片上看,无论是《黄飞鸿》还是《智取威虎山》都是比较典型的武侠动作片,只不过后者《智取威虎山》是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而这两者折现出香港电影人对于武侠情结的死守与变奏。
对于前者《黄飞鸿》来说,这种死守或变奏十分的明显。生活于清末民初的黄飞鸿,虽然真实生平故事并没有那么的曲折或丰功伟绩,但为华语动作片源源不断的提供了素材,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由胡鹏与关德兴合作的《黄飞鸿之鞭风灭烛》以来也已经超过一百部相关的作品,特别是徐克与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迄今依然是很多影迷心目里的经典,而更年轻一代的电影人周显扬初生之犊不惧虎,与妻子杜致朗再次挑战这个人物、题材、故事,试图为新一代的观众带来新面貌的黄飞鸿。在真实的历史里,黄飞鸿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卒于1925年4月,父亲是黄麒英。黄飞鸿曾经效力于刘永福军中,也经营武馆谋生,而晚年时倾力打理“宝芝林”药栈,直至后来宝芝林被烧至灰烬,黄飞鸿倍受打击而心力交瘁,直至病逝。黄飞鸿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徒弟林世荣、徒孙朱愚斋而发扬光大,也加入了很多传奇的元素,毕竟文艺创作早已不拘一格。而周显扬的版本同样不拘泥于历史真实,不仅是将故事的背景置放于刚开放不久的广州,还大胆的安排了在黄飞鸿还未成年时黄麒英就已经死于一场火灾里,而黄飞鸿则从为了给父亲报仇,慢慢成长、被磨练成要为广大的市民谋生,于是不惜认贼作父打进雷公所领导的黑帮集团当卧底,以图谋反……
在前几年时曾经流行香港电影文化的“包袱”说法,其中郭子健的《打擂台》被认为是新导演们放下老一代的“包袱”的标志,而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获奖也都体现出影片受到电影人及影评人的认同。对于《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来说,黄麒英早在黄飞鸿少年时就已经遇难,本身便意味着黄飞鸿放下了父亲的“包袱”,并意味着周显扬与上一代电影人的“告别”,试图为传奇英雄黄飞鸿安排出一段新的成长、崛起之路。另外,影片还穿插了现代警匪片的卧底等元素,使得影片尽管是取材于“黄飞鸿”,但又与过往的“黄飞鸿电影”产生了变奏、互文。
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则是根据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原著作者曲海波曾在1946年冬深入东北茫茫林海剿匪,在小说创作时则受到了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气的影响,后来改编为革命样板戏时,则进一步凸显出“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双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双结合,指的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等特点。这样的一个带有较浓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到了徐克的手里则更进一步的强化了武侠片的浪漫、夸张、豪情等元素,比如杨子荣上威虎山时路遇老虎而血拼的那一幕。影片整体来看是徐克的武侠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双结合。
不过,虽然《黄飞鸿》或《智取威虎山》都可以看出创作者在努力平衡武侠传统模式及融入新元素的变奏,但也难掩影片在人物塑造、剧情安排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主要人物的过于面谱化而缺乏血肉,尤其是大反派,如座山雕,影片在前半部分时不断的渲染出他的彪悍能力,但高潮戏时却几乎是不堪一击,使得影片虎头蛇尾。
2015-04-24 18: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