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卅三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车站与车厢内是个容易出故事、观察当地人穿戴举止的好地方。站名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总之一句话:接地气儿。巴黎的地铁站名千奇百怪,以各种对象来拟定。比如那些举世闻名的大人物:戴高乐、大仲马、弗朗索瓦•密特朗等。再比如代表性建筑:巴黎圣母院、荣军院、歌剧院等,“白宫”也包含其中。还有以国家精神为命名的,比如:liberté(自由)。也有以异域地名著称的:阿根廷、罗马等。最有趣的是以食物为名,比如:Parmentier(土豆料理),源自一位坚信土豆对人体百利无一害并大力提倡人们吃土豆的生物学家parmentier,世人为了纪念他而将所有带土豆的菜肴称为“Parmentier。”当然,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发生在地铁车厢里的小插曲、小片段,或是看到某个穿戴个性、惊艳之人。
无论是散漫又自我的法国人,还是我们这些异乡客,每当车厢门快要关闭前的提示铃响彻耳边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变得异常“团结互助”——为仅差几步就能赶上的陌生人撑住车门拖延关闭时间。这种情况下地铁是无法开动的,只有在确保所有车门全部关闭的情况下方可,司机只能无奈等待几秒或十几秒,如果时间拖得久,司机会以广播的形式提醒乘客请配合关门。有太多次这样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到巴黎北部郊区探望朋友,回程时仅差几秒没赶上大区快铁班次,想着下一班要等至少半个钟头不禁呜呼叹气,却听见有人亲切地冲我喊:“亲!”扭头望去,一名阿拉伯年轻男子正使出浑身力气撑着车门冲我喊:“快上来!”我惊喜不已地冲过去,站在门的另一侧的一个法国大叔也上前帮忙,俩人低头弓着腰用力到双手发颤,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从他们臂膀下的空隙处钻进了车厢,二人遂猛一松手,门瞬间关闭……
此外,乘地铁也可感受法国人的风趣调皮。有一次我坐12号线,在同样情形下以百米冲刺在赶在最后一刻撞进了车厢人群,好几个法国人皆一个踉跄差点跌倒,我满脸羞红不住地道歉,令我惊讶的是竟没有人生气。相反,大家报以理解的微笑,其中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笑道:“哇哦,干得漂亮!”众人遂笑作一团……另一回是我乘坐清晨驶往巴黎的火车,正是上班高峰点,车厢爆满,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突然有个中年法国女人大喊着忘记下车从上层往下冲。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赶紧关门不让下了!”中年女人脸红着跳下车,伴随着众人一片哈哈大笑声灰溜溜跑掉,车内气氛瞬间变得愉悦欢快起来,许多人脸上洋溢着微笑与活力,完全没有天不亮赶火车之人该带的倦容。这或许也是一种巴黎魅力。
巴黎的地铁车厢也是感受时尚与个性的场所。比如你近期最常闻到的香水味、最常见的衣服款式等,基本都是当下最流行的时尚元素。这几个月经常闻到有些法国女人身上散发出浓浓的“夜来香(又名:夜美人)”之甜味——那是我前两年最爱的香水味,从前每回出场都拿它作“杀手锏”,不想最近异常流行。也有不少人用玫瑰香水。法国人钟情于玫瑰,玫瑰香也到处都是。正如学校厕所清新剂用的是玫瑰香,每次闻到同样味道常令我产生错觉,以为人还在学校。
就在今天早晨,穿梭于里昂火车站的我在大多数人靠右站为赶时间有急事的人让出左边通行之路的电梯上,被一个摇头晃脑的法国大叔挡住去路。他背朝我们,低着头不知在忙活什么,并不知已妨碍到他人。直到我提高嗓门重复道“借过”,他才猛然惊醒般回头,我定睛一看,他手里拿着根草莓奶油棒棒糖。很明显,舔了一路,陶醉了一路。后来我跳上14号线地铁,听到一串爽朗的欢笑声,是一名法国女孩跟一名黑人女孩在嬉戏玩笑。俩人都穿着最常见的一身黑色休闲装,欧式黑色皮夹克,扎着女学生最流行的丸子头,涂了不合时宜的纯蓝色指甲油,那是种肤色不够白就显得脏而土气的蓝。其中法国女孩的右耳下方纹了一串星,一直延伸到脖颈。这极具个性的纹身,甚美!
于是我开始更加期待每天上演的车厢故事了,让早出晚归的日子不再那么疲惫。█
2015-03-08 18: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