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屈武(左一)与邓小平亲切交谈
京 城 记 忆
——写在屈老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张明实
今年6月,是屈武老先生逝世20周年。早上起床后,我将台历翻到了6月13日。呀!今天正是他的祭日,于是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怀念、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0年来,这位世纪老人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脑海浮现;我与他相识相交时的一些往事,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多少年来,我总想把与屈老交往的一些事情付诸文字,以表达我对他的敬慕和缅想。然而由于本人力不从心,至今未能成文。近来,在友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渐渐有了形成文字的念想。我想,不论如何,先把它记录下来,并广而传之,以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是90高龄的屈老,需要请一位保姆来照料他的生活。时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的杨新人先生对屈老家庭生活十分关心,而又顾及他的孤独生活,后在省统战部引荐下,欲从霍山物色,于是杨先生便来到了霍山。县委书记汲邦应同志十分重视,当即指派我办理。当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任副主任),便接待了杨先生,并与县劳动服务公司联系,要求务必办好此事。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县劳动服务公司很快与一位在南方打工的张晓丽取得了联系。张晓丽得知这一讯息后,当即表态,愿意赴京照料屈老。没过几天,张晓丽即回到霍山,与我们见了面。张晓丽,本县单龙寺人,刚刚20岁,白晳的面庞,匀称的身材,既端正秀丽,又有村姑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气质。虽只有初中文化,但言谈举止十分得体。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杨秘书长很是看重,终于找到想找的理想女孩。我也觉得张晓丽是个很好的人选,自是欣然同意。于是,张晓丽随后进京为屈老做家政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诱人的。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还有那庄严、典雅的古代建筑,让京城更显得宏大、气派。张晓丽第一次进京,看到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的迷人。她的心里在不停地叨咕:“北京真是太美了!”
晓丽是个勤劳、朴实而又是细心的女孩,所以她在屈老家的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对屈老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屈老非常喜欢这位来自大别山区的女孩,把她当成自己的孙女一样看待。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晓丽掌管。而晓丽对屈老也是十分的孝敬,她把屈老他当成自己的亲爷爷。闲时,爷孙俩屈膝谈心,其乐融融,沉浸在愉悦、温馨之中。1991年,杨秘书长特委派沈凌云处长在省民革许渝子处长陪同下,专程来霍山向县委、县政府表示谢意。
1991年冬,屈老因高龄患心血管病住进北京医院。晓丽日夜守护在屈爷爷身边,细心照顾,深得杨秘书长的称赞。1992年5月17日上午十时,江泽民总书记在百忙中到北京医院看望屈老时,握着张晓丽的手说:“屈老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谢谢你的精心照料,我向你表示感谢!”晓丽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表示:“照顾屈爷爷是我的责任。”
我的爱子一家居住北京,所以我常去京城。1991年秋我去北京,和杨秘书长通了电话,杨先生说:“明实啊,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客!”我想去看望杨秘书长,更想去看望屈老,所以我放下电话,就直奔民革中央办公厅而去。
我和杨先生在他的办公室叙了一会后,他又带我去屈老的办公室与屈老见了面。屈老虽是九秩老人,但精神矍铄,情绪盎然,面部清瘦而峻朗,似乎透出西北汉子那种纯厚而刚毅的风骨。谈话间,他多次提到张晓丽是个好姑娘,并再三表达对我的谢意。那天中午,屈老委托杨秘书长留我在民革中央餐厅就餐,临走时他又赠送了普洱茶和西湖龙井。
这年冬天,我再次到北京时,晓丽接我又一次拜望了屈老。屈老家住在海淀区增光路49号,这是个复式楼房,庭院栽植多种花木,置有假山,环境幽雅,充满生气。室内陈设简单,较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古董及满架图书。还有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照片。谈叙之间,我提出向屈老索求墨宝一事,屈老欣然同意,并嘱秘书曹克勋拟联。
屈老赠我的那件墨宝,是在他的办公室写的。那天,民革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沈凌云(女)亲自磨墨、牵纸,屈老乘兴挥毫,随即写成:“明时慎思察所異,实事求是存其真。”屈老写好后,认真地钤上了引首章“百岁老人”,和姓名印,并在押脚处又钤上文曰“经典”的闲章。曹老秘书对我说:“屈老的这两方印是很少用的。”由此可见,他对我的深情厚谊。屈老书法师碑融帖,以碑为主,大拙若巧,颇显郑(文公)碑风神。这件出作的联语又将我的名字“明实”二字嵌上,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曹秘书说:屈老将“异”用繁体“異”,这样,“真”与“異”两字的下面都是八字,有“发发”之意,也有立得住,立得稳之意。故此件墨宝实是珠联壁合,极为难得。而且那年屈老已是93岁高龄了,人书俱老,我能得到如此佳作,实是大幸!
为了发展县城经济,开发旅游业,县里决定修复南岳庙,建设南岳山森林公园。由于县财政困难,资金短缺,故拟到国家宗教局争取修复经费。此时我已调到县委统战部工作(任副部长),县委书记汲邦应指派我和一位同事专门赴京,期望至成此事。到了北京,我先是找到杨秘书长、沈凌云处长,他俩向屈老汇报,转达霍山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想请他老人家帮忙协助。屈老毫不推脱,随叫秘书起草了一封信,打印后,屈老钤上印章后交给了我,在杨秘书长陪同下,我持屈老的信到国家宗教局去找有关领导。由于南岳庙规模较小,对于此类庙宇国家宗教局难以扶持。所以争取经费一事,终未能如愿。
赵朴初先生是当今书法大家,又是宗教界领袖,故我们想请赵老为南岳庙题写匾额。6月11日,杨新人秘书长及宗教局综合司负责同志韩凌女士陪我去了赵老家。赵老也是年事高,平时很少动笔了。但得知我们来自安徽大别山区,受霍山县委委托,又有屈老的关系,所以赵老便当即挥毫,写了
“南岳庙”三个字。南岳庙修复完工,我们将其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悬嵌于南岳庙百步阶上的东门楣额之上。赵老那高大俊逸,松夙禅意的书作,确实为南岳山、南岳庙增添了色彩,使庙宇更加壮观。
书法大师于右任系国民党之老,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检察院两院院长。1936年,霍山知名人沈利川到南京访友,通过监察院主任、秘书谢湛如帮助得识于右任老,当即应请索书写了“小南岳”三字。沈将其墨宝携回后,随请人刻石,嵌于南岳庙南门之首。1991年,霍山遭受特大水灾,北京市祟文区伸出援手,派出百辆汽车送衣送被,此情此景让霍山人民难以忘怀。至年底,县委书记汲邦应率队赴京,对支援单位表示感谢。因知道屈武为于右任之婿,又适逢南岳庙重修之时,故请屈老为南岳庙题联,屈老随应请由老秘书曹克勋拟联书写了一副长联,文曰:
天柱耸秀,佛子波清,更有山花烂漫,霜叶流丹。赢得心旷神怡,登临胜境;
汉皇敕封,于公题额,咸期桃李芬芳,物丰财茂。毋忘言传身教,造福家乡。
此联后用银杏木镌刻,悬挂于南岳庙正殿天井两旁的立柱上。此后,屈老又题写了“南岳山庄”、“土地堂”等横额。还为时任霍山部分领导同志题字了墨宝。
邓颖超主席和屈老住在同一栋楼,陆定一老住屈老隔壁,在屈老的引荐下,我也多次到陆老病房,听陆老讲改革开放,叙祖国即将走向经济发展之坦途,极受教育。
1992年6月10日下午三时,我在近距离看到邓颖超主席在特护的手推车上,绕医院阳台通道上吸润新鲜空气。亲眼近距离看到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夫人邓大姐,令我终身难忘。1992年6月,屈老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我曾先后四次去看望他老人家。6月10日上午我又去看望屈老,还和他一起照了相,是张晓丽为我们拍摄的。民革中央秘书处沈凌云同志说:“这或许是屈老最后一次合影照片,实属难得。”当时他虽然身体很虚弱,但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很耐心地听了我代表霍山县委、县政府的慰问及霍山建设等情况。谁知过了两天后(即6月13日),屈老终因医治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历经世纪风云,饱受风霜的革命老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谁能想到,6月10日的探望,竞成最后的永诀。噩耗传来,我一下子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拨通了晓丽的电话,晓丽在电话的那端已是泣不成声了……这时,我才得到了证实,终于相信这是真的了,哀痛、怀念、敬仰,诸多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泪水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为表示对屈老的敬意,6月15日,在秘书处长沈凌云的陪同下,我代表霍山县委统战部为屈老献上了花圈。这一小小的花圈,不仅代表县委统战部,而且也代表了霍山全县人民,向屈老献上的一份深切的缅怀和真诚的敬意。屈老过世后,杨秘书长、沈处长十分关心晓丽的工作,曾提议为她在北京培训一段,然后帮助安排工作。晓丽十分感激,但因思念家乡,她还是回到霍山。后来,在县委书记汲邦应帮助下解决了“农转非”户口,并安排到霍山金矿工作。
杨新人秘书长(全国人大代表)同样关怀霍山的建设事业,1991年6月上旬,专请屈老秘书曹克勋(原任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先生,给霍山写一篇介绍霍山历史、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文章。我在民革中央招待所与曹老汇报,谈了三个下午,介绍霍山情况,还将霍山县誌送给曹老参阅。不久曹老废寝忘食写出一篇《安徽霍山县开发旅游区,屈老为小南岳题写楹联》长篇散文。1992年7月11日登载在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7月14日又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
屈老过世后,这二十年,我与民革中央杨秘书长(后任民革中央纪社部部长)、沈处长、办公厅边旭光主任常有往来,他们对霍山的发展一直给予很多关心。1993年,县政协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我请杨部长、沈处长联系,欲请领导题词。此后,屈老同事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彭清源副主席、李赣骋分别题写了“风景这边独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函寄来。由此可见,民革中央的领导对霍山人民总是关爱有加。对此,我将没齿不忘,永记心怀。
这几年,杨部长年事已高,去年还给我题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北国风光》条幅,沈凌云处长将自己的书画小猫赠送我多幅,小猫在画面上栩栩如生,逗人喜爱。民革中央办公厅边主任也多次为我和霍山同事赠多幅楷书。
屈老1898年7月生于陕西渭南,“五四”时期即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因此,他被推举为陕西学生会联合会会长,代表陕西学生赴北京请愿。1925年初受孙中山派遗赴西安宣传召开国民会议的宗旨,后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6年赴苏联学习,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联陆军大学。抗战初期即回国,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陆军大学教官、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迪化(乌鲁木齐)市市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从屈老的简历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光辉的革命历程以及他的宏伟业绩。屈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与他相识相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他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将终生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长者,霍山人民也将永远记住这位世纪老人。
2015-01-18 01: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