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张明实:写在屈武逝世20周年
Sunday, January 18, 2015 1: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屈武(左一)与邓小平亲切交谈

京 城 记 忆

——写在屈老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张明实

    今年6月,是屈武老先生逝世20周年。早上起床后,我将台历翻到了6月13日。呀!今天正是他的祭日,于是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怀念、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0年来,这位世纪老人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脑海浮现;我与他相识相交时的一些往事,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多少年来,我总想把与屈老交往的一些事情付诸文字,以表达我对他的敬慕和缅想。然而由于本人力不从心,至今未能成文。近来,在友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渐渐有了形成文字的念想。我想,不论如何,先把它记录下来,并广而传之,以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是90高龄的屈老,需要请一位保姆来照料他的生活。时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的杨新人先生对屈老家庭生活十分关心,而又顾及他的孤独生活,后在省统战部引荐下,欲从霍山物色,于是杨先生便来到了霍山。县委书记汲邦应同志十分重视,当即指派我办理。当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任副主任),便接待了杨先生,并与县劳动服务公司联系,要求务必办好此事。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县劳动服务公司很快与一位在南方打工的张晓丽取得了联系。张晓丽得知这一讯息后,当即表态,愿意赴京照料屈老。没过几天,张晓丽即回到霍山,与我们见了面。张晓丽,本县单龙寺人,刚刚20岁,白晳的面庞,匀称的身材,既端正秀丽,又有村姑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气质。虽只有初中文化,但言谈举止十分得体。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杨秘书长很是看重,终于找到想找的理想女孩。我也觉得张晓丽是个很好的人选,自是欣然同意。于是,张晓丽随后进京为屈老做家政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诱人的。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还有那庄严、典雅的古代建筑,让京城更显得宏大、气派。张晓丽第一次进京,看到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的迷人。她的心里在不停地叨咕:“北京真是太美了!”

    晓丽是个勤劳、朴实而又是细心的女孩,所以她在屈老家的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对屈老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屈老非常喜欢这位来自大别山区的女孩,把她当成自己的孙女一样看待。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晓丽掌管。而晓丽对屈老也是十分的孝敬,她把屈老他当成自己的亲爷爷。闲时,爷孙俩屈膝谈心,其乐融融,沉浸在愉悦、温馨之中。1991年,杨秘书长特委派沈凌云处长在省民革许渝子处长陪同下,专程来霍山向县委、县政府表示谢意。

    1991年冬,屈老因高龄患心血管病住进北京医院。晓丽日夜守护在屈爷爷身边,细心照顾,深得杨秘书长的称赞。1992年5月17日上午十时,江泽民总书记在百忙中到北京医院看望屈老时,握着张晓丽的手说:“屈老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谢谢你的精心照料,我向你表示感谢!”晓丽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表示:“照顾屈爷爷是我的责任。”

    我的爱子一家居住北京,所以我常去京城。1991年秋我去北京,和杨秘书长通了电话,杨先生说:“明实啊,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客!”我想去看望杨秘书长,更想去看望屈老,所以我放下电话,就直奔民革中央办公厅而去。

    我和杨先生在他的办公室叙了一会后,他又带我去屈老的办公室与屈老见了面。屈老虽是九秩老人,但精神矍铄,情绪盎然,面部清瘦而峻朗,似乎透出西北汉子那种纯厚而刚毅的风骨。谈话间,他多次提到张晓丽是个好姑娘,并再三表达对我的谢意。那天中午,屈老委托杨秘书长留我在民革中央餐厅就餐,临走时他又赠送了普洱茶和西湖龙井。

    这年冬天,我再次到北京时,晓丽接我又一次拜望了屈老。屈老家住在海淀区增光路49号,这是个复式楼房,庭院栽植多种花木,置有假山,环境幽雅,充满生气。室内陈设简单,较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古董及满架图书。还有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照片。谈叙之间,我提出向屈老索求墨宝一事,屈老欣然同意,并嘱秘书曹克勋拟联。

    屈老赠我的那件墨宝,是在他的办公室写的。那天,民革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沈凌云(女)亲自磨墨、牵纸,屈老乘兴挥毫,随即写成:“明时慎思察所異,实事求是存其真。”屈老写好后,认真地钤上了引首章“百岁老人”,和姓名印,并在押脚处又钤上文曰“经典”的闲章。曹老秘书对我说:“屈老的这两方印是很少用的。”由此可见,他对我的深情厚谊。屈老书法师碑融帖,以碑为主,大拙若巧,颇显郑(文公)碑风神。这件出作的联语又将我的名字“明实”二字嵌上,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曹秘书说:屈老将“异”用繁体“異”,这样,“真”与“異”两字的下面都是八字,有“发发”之意,也有立得住,立得稳之意。故此件墨宝实是珠联壁合,极为难得。而且那年屈老已是93岁高龄了,人书俱老,我能得到如此佳作,实是大幸!

    为了发展县城经济,开发旅游业,县里决定修复南岳庙,建设南岳山森林公园。由于县财政困难,资金短缺,故拟到国家宗教局争取修复经费。此时我已调到县委统战部工作(任副部长),县委书记汲邦应指派我和一位同事专门赴京,期望至成此事。到了北京,我先是找到杨秘书长、沈凌云处长,他俩向屈老汇报,转达霍山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想请他老人家帮忙协助。屈老毫不推脱,随叫秘书起草了一封信,打印后,屈老钤上印章后交给了我,在杨秘书长陪同下,我持屈老的信到国家宗教局去找有关领导。由于南岳庙规模较小,对于此类庙宇国家宗教局难以扶持。所以争取经费一事,终未能如愿。

    赵朴初先生是当今书法大家,又是宗教界领袖,故我们想请赵老为南岳庙题写匾额。6月11日,杨新人秘书长及宗教局综合司负责同志韩凌女士陪我去了赵老家。赵老也是年事高,平时很少动笔了。但得知我们来自安徽大别山区,受霍山县委委托,又有屈老的关系,所以赵老便当即挥毫,写了
“南岳庙”三个字。南岳庙修复完工,我们将其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悬嵌于南岳庙百步阶上的东门楣额之上。赵老那高大俊逸,松夙禅意的书作,确实为南岳山、南岳庙增添了色彩,使庙宇更加壮观。

    书法大师于右任系国民党之老,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检察院两院院长。1936年,霍山知名人沈利川到南京访友,通过监察院主任、秘书谢湛如帮助得识于右任老,当即应请索书写了“小南岳”三字。沈将其墨宝携回后,随请人刻石,嵌于南岳庙南门之首。1991年,霍山遭受特大水灾,北京市祟文区伸出援手,派出百辆汽车送衣送被,此情此景让霍山人民难以忘怀。至年底,县委书记汲邦应率队赴京,对支援单位表示感谢。因知道屈武为于右任之婿,又适逢南岳庙重修之时,故请屈老为南岳庙题联,屈老随应请由老秘书曹克勋拟联书写了一副长联,文曰:

天柱耸秀,佛子波清,更有山花烂漫,霜叶流丹。赢得心旷神怡,登临胜境;

汉皇敕封,于公题额,咸期桃李芬芳,物丰财茂。毋忘言传身教,造福家乡。

    此联后用银杏木镌刻,悬挂于南岳庙正殿天井两旁的立柱上。此后,屈老又题写了“南岳山庄”、“土地堂”等横额。还为时任霍山部分领导同志题字了墨宝。

    邓颖超主席和屈老住在同一栋楼,陆定一老住屈老隔壁,在屈老的引荐下,我也多次到陆老病房,听陆老讲改革开放,叙祖国即将走向经济发展之坦途,极受教育。

    1992年6月10日下午三时,我在近距离看到邓颖超主席在特护的手推车上,绕医院阳台通道上吸润新鲜空气。亲眼近距离看到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夫人邓大姐,令我终身难忘。1992年6月,屈老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我曾先后四次去看望他老人家。6月10日上午我又去看望屈老,还和他一起照了相,是张晓丽为我们拍摄的。民革中央秘书处沈凌云同志说:“这或许是屈老最后一次合影照片,实属难得。”当时他虽然身体很虚弱,但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很耐心地听了我代表霍山县委、县政府的慰问及霍山建设等情况。谁知过了两天后(即6月13日),屈老终因医治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历经世纪风云,饱受风霜的革命老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谁能想到,6月10日的探望,竞成最后的永诀。噩耗传来,我一下子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拨通了晓丽的电话,晓丽在电话的那端已是泣不成声了……这时,我才得到了证实,终于相信这是真的了,哀痛、怀念、敬仰,诸多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泪水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为表示对屈老的敬意,6月15日,在秘书处长沈凌云的陪同下,我代表霍山县委统战部为屈老献上了花圈。这一小小的花圈,不仅代表县委统战部,而且也代表了霍山全县人民,向屈老献上的一份深切的缅怀和真诚的敬意。屈老过世后,杨秘书长、沈处长十分关心晓丽的工作,曾提议为她在北京培训一段,然后帮助安排工作。晓丽十分感激,但因思念家乡,她还是回到霍山。后来,在县委书记汲邦应帮助下解决了“农转非”户口,并安排到霍山金矿工作。

    杨新人秘书长(全国人大代表)同样关怀霍山的建设事业,1991年6月上旬,专请屈老秘书曹克勋(原任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先生,给霍山写一篇介绍霍山历史、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文章。我在民革中央招待所与曹老汇报,谈了三个下午,介绍霍山情况,还将霍山县誌送给曹老参阅。不久曹老废寝忘食写出一篇《安徽霍山县开发旅游区,屈老为小南岳题写楹联》长篇散文。1992年7月11日登载在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7月14日又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

    屈老过世后,这二十年,我与民革中央杨秘书长(后任民革中央纪社部部长)、沈处长、办公厅边旭光主任常有往来,他们对霍山的发展一直给予很多关心。1993年,县政协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我请杨部长、沈处长联系,欲请领导题词。此后,屈老同事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彭清源副主席、李赣骋分别题写了“风景这边独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函寄来。由此可见,民革中央的领导对霍山人民总是关爱有加。对此,我将没齿不忘,永记心怀。

    这几年,杨部长年事已高,去年还给我题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北国风光》条幅,沈凌云处长将自己的书画小猫赠送我多幅,小猫在画面上栩栩如生,逗人喜爱。民革中央办公厅边主任也多次为我和霍山同事赠多幅楷书。

    屈老1898年7月生于陕西渭南,“五四”时期即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因此,他被推举为陕西学生会联合会会长,代表陕西学生赴北京请愿。1925年初受孙中山派遗赴西安宣传召开国民会议的宗旨,后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6年赴苏联学习,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联陆军大学。抗战初期即回国,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陆军大学教官、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迪化(乌鲁木齐)市市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从屈老的简历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光辉的革命历程以及他的宏伟业绩。屈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与他相识相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他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将终生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长者,霍山人民也将永远记住这位世纪老人。

     

2015-01-18 01:26: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itm.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