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廖季威上校保留的战友王丕承少将(一起驻在日本的中国占领军)的照片,廖季威先生担心我弄错了,还在照片下面分别注释、说明。
“一位1936年就参加国家军队的老军官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天下奇谈”、是“天下奇闻”、是“天方夜谭”、是“天下传奇”、是“天下奇观”。
我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已经下了绝对不会改正的历史定义:
“二战最大的奇观,就是中国国军抗战将士几乎无人获得由现界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和‘为国参加抗日战争光荣’的证章。”
我采访廖季威老人,在他家吃吃喝喝、东拉西扯地聊天,就是希望他提供自己当上校军官、驻在日本中国占领军时的照片。结果,事与愿违,他没有提供自己的照片,他提供的都是别人的照片,和别人的故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国军应盟军的要求准备派遣一支五万人的占领军。这支占领军的先遣部队有200多人前期驻在日本东京。当时,校级以上的军官有50多人。廖季威能说出每个人的职位、军衔、经历和故事来。
我问廖季威:“你们在驻日占领军期间都干啥?每天只是扯闲篇儿吗?”
廖季威上校说:“差不多。那时,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军人们一下闲下来‘无战事’。中国占领军先遣队都是军官,按照命令,不能随便外出。外出,必须三人以上,还要带上荷枪实弹卫兵。百无聊赖,我们就交谈,谈人生、谈经历、谈抗日战争的见闻、谈国共合作的未来、谈祖国的命运……。”
蒋介石肖像
我问廖季威:“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队中的什么人物的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最深?”
廖季威回答:“王丕承少将挨蒋介石的耳光。所以,我一直留着这位传奇人物的照片。”
廖季威先生说:蒋介石爱打人,是人尽皆知的。凡是被他打过的人,很多都没有好结果。例如:原兵没署署长陈泽润被他打了以后不久就波枪毙了,可是有一个人却不在此例,他被蒋介石打了两耳光后,不但为倒霉,后来蒋还领发一枚勋章给他,又送他出国探造,从此平步青云。
此人姓王名丕承,江西瑞昌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34,他在南京陆军工兵学佼任少校教官。一个深秋的星期六,王丕承在校当值星官。这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起来,穿上军服,扎上皮带,挂上值星带去查看全校各个岗哨的卫兵夜间值勤的情况。其时已是半夜12点过了。他查看了一两个岗哨之后,来到校大门查看。这对有一俩汽车对着校门迎面而开来。他觉得很奇怪,深更半夜还有谁来呢?于是命令卫兵将道路拦着,叫汽车停下来询问。汽车里面有人说:“校长的车子。”(当时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又兼各个军事学校的校长。)王面对着汽车,车灯耀眼,看不见车内是什么人,心想:深更半夜,校长根本就不会来。一定是司机扯把子,拿校长来吓唬他,于是他拦在车前,大声吼道:“不管是不是校长的车,也要给我停下来检查!”汽车只好媳了火:王丕承挺胸抬头、耀武扬威地正要去看个究竟,突然从车上下来两个青年军官,用手枪对着他,厉声喝到:“校长在车里,你要干什?”王丕承还未回过神来,蒋介石自己下了车!啊呀!真的是蒋介石!王丕承一下子慌了手足,急忙发出口令,“立正!”
但蒋介石已经怒气冲冲走到他面前,不由分说就是两耳光,把他的帽子都打飞了。
蒋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在此干什么?”
“报告,我是值星官王丕承,为了安全,检查岗哨。”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家中
蒋介石看见他挂着值星带,一句话也未说,转身上车,叫司机开车回去了,不进去了。
这个挨了打的值星官心想:坏了,闯下大祸了!汽车走了一会儿他才把帽子捡起来戴上。
且不说王丕承提心吊胆,那边教育长己经接到值班排长的电话了。教育长一听,下了一大跳:好家伙!王丕承这毛小于.胆改冲撞蒋介石他老人家,真是.胆大包天!马上叫司机起来,不等天亮,开车来到学校,叫起副官主任,立即到值星官室把王丕承找来询问情况。王将经过情况报告一遍:教育长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叫来卫兵排长和两个武装士兵,把王丕承的值星带取下来,并扮咐把王押在卫兵室严加看管。作为王丕承的上司,他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处理吧?没有理由;不处理吧?又担心追责下来。
星期一早上,侍从部果然来电话,要工兵学校教育长立即带领星期六晚上的值星官,去参加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扩大纪念周。副官主任不敢怠慢,马上准各好了一辆卡车,派卫兵排长带上四名武装士兵,将王双手捆起,由他亲自押送到军校去。教育长乘小轿车前住。到了军校,副官主任份咐将车子先开到操场角上等候,特别招呼不准王丕承下车
纪念周是8点开始的参加的人员除了军校全体教宫及学生外,还有其他机关的人员参加,故叫扩大纪念周。行礼如仪。读完总理遗嘱后,是校长训话。
蒋介石慢吞吞地站起来,他首先就问:“工兵学校教育长来了没有?”
教育长马上答道:“来了!”
蒋又问:“工兵学校的值星官来了没有?”
教育长马上又巨答:“报告校长,人已经带来了!”
蒋又扮咐:“叫他站到前面来。”
教育长同副官主任立即跑去叫排长将王押上去。
蒋介石看见王丕承是被捆起押上来的,一下就火了:“谁叫你们把他捆起未的?松绑!”
教育长一下子搞懵了。副官主任反应快,赶紧上前把王的捆绑绳索解开了,照蒋介石的命令把王推到前面去站起。
今天校长的连上丝毫不见前天夜里那种气汹汹、恶狠狠的样子。而是面带笑容,和颜悦色地向众人夸奖王丕承说:“他是很尽忠职守的军人,为了工兵学校的安全,半夜都在查岗巡哨。进出校门的车子,不论是谁的,都要检查,我的车子也不例外。他做得好,他做得对,有责任心,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有这样勇于负责任的人,才能完成我们革命的使命,他这样的精神,是值得大家效法的。”
王丕承刚才被押在汽车上时,已认定自己此行是凶多吉少,谁知道现在竟然被校长当众这样表扬了一番,反叫他摸不着头脑,弄不醒今天究竟是福还是祸,现在醒着还是在梦中,只觉得脑袋里迷迷糊糊的。
王丕承刚才被押在汽车上时,已认定自己此行是凶多吉少,谁知道现在竟然被校长当众这样表扬了一番,反叫他摸不着头脑,弄不醒今天究竟是福还是祸,现在醒着还是在梦中,只觉得脑袋里迷迷糊糊的。
校长训话完后,一声“立正”的口令,等校长走出会场后.就宣布散会了。
这时教育长走上前来笑嘻嘻地对王说:“丕承兄,和我一齐坐车回校吧!
王丕承正准备跟着教育长走时,又见一个侍卫官走来对他说:“王教官,校长的训话,你听清楚了没有?”
王回答:“听清楚了。”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要报告校长的,可以向侍从室请求晋见校长,校长会允许的。”说完之后,行了一个军礼就走了。
教育长知道,这是蒋介石要个别召王丕承的意思。所谓本人申请晋见,不过是官样文章。教育长觉得这是工兵学校的关荣。于是对王丕承说:“校长这样关心你,你一定要呈请晋见校长方不负校长对你的期望。”
回到学校后,教育长对王说:“你先回家休息3天,星期四来,把你请求晋见的报告呈上来,我叫办公室的人给你办:”
王丕承一下子成丁新闻人物。
两个多星期以后,办公室给王丕承送来一封由待从室发来的通知书,要他于某月某日上午8时带着通知书前往蒋的官邸等候召见:教育长又给王丕承叮嘱:“晋见校长时,你不要紧张:校长问什么,你就答什么:自己想报告的事,预先作好腹稿,切勿慌张:”王连连点头称是。
召见的这天,王丕承一早就起床,穿山新军服,新皮鞋。8点钟就到了蒋的官邸,将通知书交出来登记后,坐在一间屋子内等候。不一会儿,侍从室的官员来问了他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等,与他所持的文件对照了一下,关照他说:“要注意仪态,进入室内两步即行礼,行礼后要报告你自己的职务和姓名,报告的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语言要简短明了,不要太长,叫你退下,你行礼以后退两步,然后才转身出门。”
约10点钟时,有一侍从官出来叫王丕承随他进入室内。王丕承立正敬礼后,报告道:“工兵学校少校教官王丕承到。“
蒋介石也未叫他坐,就问了他一连串问题:什么学校毕业,毕业了多久,当教官有多久时间……然后就勉励了几句话诸如要克尽军人的天职、效忠党国之类。
王答应了一声“是”,然后道:”请求校长给我一次深造求学的机会,以便将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来报效党国”他的想法是希望蒋介石批准他上陆军大学。
蒋说:“好,好的。”,
蒋一说了“好的“之后,侧边人员暗示王丕承可以退下去了。
王丕承敬礼后,退后两步,转身出门。这场准备多时的召见不到10分钟就告结束了。
真是这小子有福,1935年春,英国帮助中国改革金融,实行法币新政策,英国皇家参谋大学,也请求中国派遣两名军官去留学。中国当局决定留学人员的条件是:30岁以下,少校以下军街,体格健强,品德优秀,能通英语的青年军宫;在南京参谋本部,经过测试合格者,再择优录取保送去英国留学。
王的英语本就不错,加上这次参测人员,很多是有特殊人事关系的人,因此出题人不敢把题出得太深,故王得了高分。最后在几十名参测者中选出8名条件较优的人,排出顺序呈请蒋委员长圈定。据说王当时是名列第七:照例应圈定第一二名的人以下不过是陪衬而已。可是此时蒋介石对王丕承的名字还未忘记,故第一个就把他圈定了。
另外一个才是名列第一的人,就这样,王幸运地出国到英国伦敦去留学了。临行前教育长还为他申请了一枚三等忠勤勋章,以状行色。
1945年日本在米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时,王丕承少将担任徐永昌的随员
学成回国后,王丕承便踏上了一帆风顺的官宦仕途;先是随扬杰任驻法、驻苏武官:1945年回国,又担任国防研究院的少将研究员,以及军令部第二厅第一处处长;1945年日本在米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时,王又担任徐永昌的随员,1946年后,又被任为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中国驻日代表团军事组组长等等。
廖季威老人说:对王丕承的平步青云,有人说是靠他本人的才干能力,也有人说全靠蒋介石给他那两记耳光。我与他同事数年,又是先后同学,故了解一些,认为这两种原因恐怕都兼而有之吧!现在我只把它当作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讲。
1932年淞沪抗战时的国军第19陆军官兵
我对廖季威老人说:“您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这个故事,她给我一个肤浅的印象,好像是挨了大人物的耳光,就可能平步青云?”
廖季威老人没有生气,他说:“国军将军都是经过铁和血的考验!都是打出来的!王丕承少将1927年就参加国军了,在1932年,他在中央军88师任工兵连的连长。在1932年1·28上海保卫战中,他率工兵连冒着日军海陆空的立体进攻,坚守阵地,最后在肉搏战中刀劈日本士官。我们占领军在东京驻在时,没事摆“龙门阵”,王丕承自己回忆的1·28的战斗场景时,比手画脚、上蹿下跳、就像昨日发生的事情一样。”
廖季威说:“1·28抗战是1932年,日军在9·18事变之后,陆海争雄情况下,日本海军为了表现自己发动的战役。而中方参战的主要有19路军(蒋光鼐和蔡廷锴)和第五军。1·28是日军在上海与中国陆军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中国先是19路军发起抵抗,之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87师和88师组成了第5军也开进战场,但由于大量中央军主力被地方苏维埃政府牵制在江西地区,导致上海战场增援不及,最终打了近三个月后败退。”
廖季威上校总结王丕承少将人生三大亮点:
其一,就是参加1932年淞沪抗战。作为连长,参加肉搏战斗。
其二,是代表中国政府在密苏里舰上亲眼见证日本的投降签字。作为亲身参与并为之流血奋战的中国抗战军人,王丕承将军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受降仪式的震撼与感动令王将军毕生难忘。
在密苏里舰上,王丕承见证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签字后,是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的代表签字。仪式结束时正是9时18分。9.18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子,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美国方面的精心安排?
其三,一周以后,王丕承将军以受降官的身份,在南京参加了驻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岗村宁次大将向中国政府的投降仪式。
廖季威老人表现出非常不好意思的表情,他对我说:
“我1933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36年毕业回国即在国军军事委员会的军政部工作。全是对日本社会、日本军队的研究、情报分析工作。我没用过手枪、没用过军刀、没有冲锋陷阵过、没见过枪林弹雨、尸横遍野、血雨腥风、前赴后继。因此,在日本国驻在时,我只能听同僚们侃侃而谈、羡慕不已。”
2014年春节,我即将又要赴日,陪同樊建川去采访数位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的侵华日军老兵。这些侵华日军老鬼子都曾经数次来中国谢罪,垂垂老矣,他们怎么看安倍不断挑起事端、把两国又拉到爆发战争的边缘这回事呢?他们怎么回忆在战争时代的对手,中国抗战将士呢?
2014-2-1
2014-02-01 03: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