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张千帆:以共识促改革(《律师文摘》年会发言之六)
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9:29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张千帆:以共识促改革(《律师文摘》年会发言之六)

-

 

  感谢《律师文摘》每年举办的这个活动,很不容易。我建议国栋以后不要别人开大会,咱们也跟着开小会。看来还是有人把我们这个会很当回事,但是我觉得我们不一定把他们太当回事。我看大家对今年“两会”基本上没有什么期待,我个人也是如此,今年的期待反而比往年还少。对“十八大”当然有些期待,其实也不应该有期待,不过是怀着一种侥幸心理,以为会有什么改革的利好。当然,我们要关注,但我想这和期待应该是一种不一样的心情。为什么?因为我们看近二三十年的改革,除了那些恶性的所谓“改革”之外,所有良性的改革有哪一项不是由社会推动的?我们都说改革是民间“倒逼”出来的。对政府形成了足够的压力之后,它才被迫改的。所以我认为改革的生命在民间,改革的希望在民间,改革的动力在民间。

  过去三十年的过程可以说是以改革促共识。当时国内无论在思想和物质上都是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不仅引进了工业技术和经济活力,而且也引进了大量新思想。现在,思想已经远远走在制度改革的前面,宪政民主已经成为未来改革的基本共识。相比之下,近二十年来,政治改革原地踏步,经济改革走上“邪路”。无论是GDP至上的发展模式、分税制引起的“土地财政”、剥夺农民发展致富的土地管理制度还是教育改革,都是被既得利益绑架的恶性改革。今后要推动良性改革,一定要建立在宪政民主的基本共识之上。我希望今后能形成一种格局,以共识促改革。

  民间要真正地推动改革,没有一点基本的共识是不行的。没有共识就没有合力,没有合力就没有足够的压力;没有民间的压力,政府就没有改革的动力。所以为了促成民间的共识,我们去年年底也发布了一份《改革共识倡议书》。在座几位前辈,像江平老师、张思之大律师、诒和女士都给予宝贵的支持,当然还有在座的一些学者、律师和媒体人。但是我觉得支持力度还是很不理想。有些人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必要,或者说没有用处;有些共识过于长远,现在一时达不到,诸如此类。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恐惧,因为害怕,因为08年也曾经有过一个签名,但我说这份倡议书是很温和的,没有必要恐惧。实际上,还有一些人不加入,是因为我们的倡议书太温和,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是在“巴结”政府,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

  但是我们究竟倡议了什么呢?我们提了六点:推进依宪执政、落实选举民主、尊重表达自由、深化市场经济、实现司法独立、保障宪法效力。说实话,这六点只要得到落实,哪一点不是致命的?你们说是不是?哪有什么“巴结”?再说我们是“倡议”,不是“建议”,不是“上书”。固然,我们也希望政府重视,但是并不对此寄予希望。倡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得到人民的重视,达成社会共识。但我认为,中国社会目前还是处于一种缺乏共识的阶段。当然,也有人认为,我们可以在一些具体的制度上达成共识,比如说司法改革、废除劳教、落实异地高考。我们当然可以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有共识,但我认为在这些零零散散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还是不够的,因为我想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说到百年宪政和律师的发展,我的评价是比较悲观的,也许国涌会同意我。我认为我们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一个下行的趋势,有点像今天的股市。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道德操守上,过去百年中国都在退化。孙中山的《临时约法》是有些毛病,但是肯定比1982年的《宪法》要好。这是用不着争论的一件事情。我们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北京的空气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新闻。我们的地下水、我们的土壤和资源,问题都越来越大。当然,肯定是有进步的,尤其是从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包括人权保障,包括律师行业,近三十年肯定是有进步。律师行业在江老师、张老师的人格激励下,有了一个很长足的发展,不过和民国初期相比如何?国涌马上要发言,这个话题留给他。我想比较起来,也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慢慢改?我刚从日本回来,回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口罩。是不是再过一阵子要每家都装上很复杂、很高档的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每家是不是都应该有测量PM2.5的设备,或者是测量有毒蔬菜、有毒大米的设备?中南海是做得到,但是不是可能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们今天聚在一起很不容易,我也很不想说扫兴的话,但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现实有一个比较真实的估计,而很不幸,现实是悲观的。如果我们还没有一点紧迫感的话,我只怕再过十年,在座的各位不是在为民主而战、为公义而战,而是为各人的空气、水和安全食品而战。

      有人说,在我们这个13亿大国当中,只要有5%的人口能够站起来说话——像章润刚才说的“讲理”,这个社会都会很不一样。我的要求不高,不用5%;只要有1%的人口这么做,中国会是什么样子?1%是什么概念?13亿人中的1000多万。这么多人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哪怕是基本生存权,这个国家怎么可能成今天这样?!今天中国社会空气这么沉闷,北京的空气这么糟糕,可见积极维权的人远远少于1%。律师在人口中算是比较精英的,维权律师达到1%了吗?中国现在有20万律师,1%是什么概念?是2000人。不多,但是我们现在有吗?我不知道,思之大律师比我更有发言权。但是我数不出来,我可能只能数出200人来,千分之一的概念。我不知道媒体是不是好一点,学界肯定是不比律师界好,犬儒得厉害。

  所以我是希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要有一点紧迫感。我把中国的宪政归结为两条路,一条是官方的路,一条是民间的路。我认为官方的路基本上死了,当然也不是完全失去希望,但是如果没有民间触动,官方宪政是不会启动的。所以宪政改革的希望在于民间,但民间现在这种状况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基本共识的改革肯定是要失败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三支推动改革的主要力量: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学者,一个是媒体。我希望这三支力量能够联合起来,对一些基本问题促成强大的社会共识。只有这样,中国才有1%的希望。

  谢谢!

     张千帆: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