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提醒刷卡注意遮盖密码。
今年来“克隆卡”案高发,法官提醒卡主主动取证以便少担责
被“克隆卡”盗刷,谁来埋单?对于银行和储户来说,他们都是受害者。但如果不法分子不落网,双方就只能站到了对立面上。这两年来,广州屡发“克隆卡”盗刷案,而多数老百姓很难与具有专门法务部门的银行抗衡,怎么办?对此,广州中院法官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时间取得证据很重要。”
■新快报记者吴笋林 通讯员马伟锋 实习生余洁晶 熊嘉恩
今年来“克隆卡”案高发
以广州城区的部分法院为例,白云法院去年以来收案20多件,被盗刷的金额近200万元;越秀法院在今年1月曾经一个月受理了16宗类似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倍;而广州中院今年半年时间受理的储蓄合同纠纷类案件就已经超过了2011年的数量。
与此同时,“克隆卡”盗刷案件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特点,如银行卡磁条信息多通过在特约商家刷卡消费,或被安装在银行自助系统的读卡器秘密窃取;存款多在异地、跨行盗取,甚至有银行克隆卡在境外被盗刷,跨省市及境外取款超过了70%;再比如,当事人普遍取证困难,尤其是存款在境外被盗刷的案件,多是犯罪团伙而为,分工细化,反侦查手段先进;还有,被盗刷的数额越来越大,目前立案标的10万元以上的案件约占到30%左右。
法官:收集好证据有利诉讼
记者发现,在披露的案件中,法院判决银行和用户承担责任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既有判银行全责,也有判银行与储户各半责任的。为何同是“克隆卡”案件,会有不同结果出现?
对此,银行业人士认为,“克隆卡”盗刷的案件争议焦点多数集中在密码的泄露责任上,而密码泄露存在多种可能,因此不能将保密责任全部归于银行。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类纠纷案件同样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司法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用户不知如何提供证据而导致承担诉讼不利后果的情况。
对此,广州中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称,市民在遭遇“克隆卡”盗刷后,应当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注意保存好证据,在发生诉讼后就能居于优势地位。
服务员帮埋单偷看密码,作案多起
小心!pos机成泄密主渠道
在广州两级法院审理的利用“克隆卡”进行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中,不法分子盗取密码越来越多地利用pos机来实施。在天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是一家餐厅的服务员,其在网上购买了读卡器后,利用为顾客埋单的机会,先盗取用户的卡信息,然后再在用户输密码时偷看,先后作案多起。
此外,刷卡消费时还有一种造成密码泄露的隐患。许多商户为了安全起见,都在收银台附近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也很容易记下用户输密码的过程。为此,警方也多次提醒,在商场、餐厅、酒吧等场所进行消费时,如需刷卡消费,一定要亲自到刷卡机前操作,输入密码时,必须用另一只手遮挡键盘。
法官提醒
什么证据有利于卡主?
1 得知被盗刷后第一时间的报警记录;
2 能够证明取款发生时,真卡(或存折)在其本人手中的证据。可以迅速到最近的银行柜台或ATM机进行一次存、取款交易,并保留凭证;
3 迅速向发卡银行提出止付要求;
4 向涉案银行反映情况并要求对监控录像进行提取和保留。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有利的证据,建议市民开通银行短信通知功能,以及时发现“盗刷”行为。法官提醒,当存在银行对相关事实的自认、银行的监控录像对相关事实的记录、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或生效刑事判决对相关事实的认定等情况下,储户作为原告的举证责任就会得以减轻。
2012-08-01 16:47:07